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孩子为什么仇恨妈妈的乳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14
导读

假如这个母亲在孩子偷回别人一棵菜的时候,不是立刻露出呵护之情,而是当即发出呵斥之声,如果这个母亲在孩子偷回别人一根柴的时候,不是面对这根柴而高兴,而是针对孩子的行为表示愤怒,甚至用偷来的柴鞭笞孩子的屁股…

【周克平专栏】

孩子为什么仇恨妈妈的乳房?

原创作者|周克平(国家开放大学南昌学院副教授,校长传媒专栏作者)

母亲的乳房历来是许多人赞美的对象,哺育孩子的乳汁,都是从这里汩汩涌出的,要让一个孩子仇恨乳房,简直不可想象。这种想不到的事,从古至今,还真发生过一些。

这里说个宋朝宣和年间的故事。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行刑者曰:“尔何毒也?”盗因告行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而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以上半文不白的话,用今天的话说便是:宣和年间,芒山有一个小偷要行刑,母亲前来和他永别。小偷对母亲说:“我希望像儿时一样再次吸吮一次母亲的乳汁,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母亲将乳房拿出给孩子吸吮,小偷却咬断了母亲的乳头,顿时血流满地,母亲很快便死了。小偷对行刑的人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不但不指责,反而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导致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因为怀恨,所以我杀了她。”啊!真是与众不同啊!俗话说:“教育孩子要从幼儿开始”,这话真不假啊!

从故事中我们看到,这个犯人之所以在自己走向刑场前,决绝地咬掉自己母亲的乳头,让母亲血流不止,死在自己的前头,是因为他恨母亲在他小偷小摸时,没有及时站出来制止,以至越偷越上瘾,由街头小偷变为江洋大盗,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正如俗话所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假如这个母亲在孩子偷回别人一棵菜的时候,不是立刻露出呵护之情,而是当即发出呵斥之声,如果这个母亲在孩子偷回别人一根柴的时候,不是面对这根柴而高兴,而是针对孩子的行为表示愤怒,甚至用偷来的柴鞭笞孩子的屁股,让孩子好好长长记性,时时记住自己的东西要管好,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道理,这个孩子或许会展开另一种人生的画卷。

人们可以说出许多的假如与如果,人生却没有太多的假如与如果。当人们在诉说或痛说假如如果时,多半已经产生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悔恨之意!

一个人临刑前咬掉母亲的乳头,表面看是仇恨母亲的乳房,实际上是仇恨母亲乳房旁边的心房。乳房管养育,心房管教育。乳房养孩子长大,心房育孩子成人。

做母亲的只会用乳房养孩子的身子,不知用心房育孩子的脑子,即使养大了孩子,也不表明这个孩子就成人了。对孩子只养不教,只会向社会输送一个断不了奶的巨婴,一具无所事事,不会做事,做不成事,尽干坏事的行尸走肉。

家庭是教育的根据地,孩子今后的开疆拓土,都离不开家庭教育这块根据地,这个出发地。

有的父母会说,我没读过什么书,没学问,没文化,我教不了孩子,我只管养孩子,让孩子吃好穿好就行了,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一些父母主动放弃根据地,一些孩子便成了失去根据地的没有出发地的问题孩子。今天是问题的孩子,明天可能就是问题的大人。

一个国家有问题的人多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必低,未来的竞争力必弱,美好的梦想必破。这不是耸人的危言,这是醒人的良言。

不要把家庭教育看得有多难,其实有些教育你正在进行时,只是还没意识到。一旦意识到了,便发现,自己不仅在做,还可以做得更好。

当提醒孩子要吃早餐时,你的健康教育便开始了;当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时,你的生命教育便开始了;当提醒孩子别哭丧着脸时,你的快乐教育便开始了;当提醒孩子要对人微笑时,你的礼貌教育便开始了;当提醒孩子要乐于助人时,你的品格教育便开始了;当提醒孩子别吵闹时,你的纪律教育便开始了;当制止孩子拿别人的东西时,你的法制教育便开始了……

家庭教育就是对孩子不厌其烦地提醒与纠错,让孩子向善向好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难道非要等到孩子恨你的"乳房”时,再来思过,再来悔错吗?

虽说亡养补牢,犹未为晚,但提前扎好围栏不是更好吗?

(本文为周克平老师原创投稿)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