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孩子总是“挤眉弄眼”,是得病了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44
导读

据了解,抽动症又被称为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多发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经常表现为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的抽动发作,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 当孩子患有抽动症…

小伟在家或在学校总是出“怪相”,一会儿“挤眉弄眼”,一会儿拱嘴歪嘴。为了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家长打骂、惩罚,可是小伟的毛病并没有改掉。其实,好多家长并不清楚,这些看似“调皮捣蛋”的孩子,很可能患了抽动症。

患病表现有哪些

据了解,抽动症又被称为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多发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经常表现为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的抽动发作,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

患病原因

专家表示,现在很多孩子学业压力重,除了课堂学业外,晚上、周末还有各种兴趣拓展课,容易造成精神紧张,家长管教孩子时过分严厉,都会促使儿童抽动症的发生。

早期未发现易耽误治疗

当孩子患有抽动症时,家长往往难以发现,因为其初期临床表现与很多疾病类似,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咽炎等,当按照普通疾病治疗,效果不好后,且孩子出现面部、躯干、四肢的肌肉不自主抽动,甚至出现秽语、狂叫、怪调发音时才会引起家长重视。

早发现对抽动症的诊疗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突然、快速、不自主、重复的肌肉抽动,频繁地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拧脖子等症状,或出现秽语、模仿动作和言语等症状时,请务必引起重视,尽快到医院诊治。

一些家长误将抽动症当作孩子的坏习惯。事实上,抽动症是一种病,严厉训斥也不可能使孩子改正,反而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不利于康复。

患了小儿抽动症怎么办

孩子被确诊为小儿抽动症,除了接受医院正规的药物治疗外,家庭治疗也很关键。抽动症是一种身心疾病,除了对患儿进行药物干预外,心理干预也很重要。一定要认真、耐心,要给予孩子安慰、鼓励。当抽动症发作时,建议家长不要强行控制孩子,最好采用心理转移法,让孩子做些轻松、喜爱的事。

家长平时教育孩子时不要大声喝斥,甚至打骂,应让孩子身处一个温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劳逸结合,饮食均衡,增强抵抗力。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也不要让孩子一直沉溺在游戏中,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引起精神过度紧张、疲劳和过度兴奋,不利于孩子康复。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