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郭松龄,就不得不提一下张学良,郭松龄是奉系军阀中新派的代表人物,在整个奉系中,也就他与张学良关系特别密切,两人亦师亦友,郭松龄可以说是张学良未来执掌奉系后的军师,如此郭松龄,自然不会是等闲之辈,他是土生土长的沈阳人,由于他性格上的原因,虽然郭松龄是新派人物,但却与杨宇霆等人关系并不好,甚至于,背叛奉系也有杨宇霆的关系。
如果郭松龄没有造反,想必等到张学良继承奉系时,也会成为一个一人之下的人物,只是他见不到那天了。
郭松龄在奉系中,虽然也偶遭排挤,但他的潜力很大,只要等,迟早有一天能够成为一个一人之下的人物,为何郭松龄却不等,非要领兵造反?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首先的原因,之前也说过了,郭松龄与杨宇霆之间有矛盾,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后,郭松龄虽然出过不少力,立过不少功,但最终却也一无所获,相反,杨宇霆等人却赚得盆满钵满,这一点让郭松龄心有愤懑。
当然,郭松龄自己的原因只能说是一个催化剂,最根本的原因,无他,郭松龄不想打内战。
当初郭松龄也曾经跟随过孙中山先生一段时间,张作霖身为奉系首领,东北王,一直以来都不甘于屈居东北,张作霖曾经多次率兵南下,南下的原因,自然是为了统一全国。
郭松龄虽然也是奉系军阀中的一员,但他却有心投靠国民党,拒绝内战,恰好当时张作霖已经在做战前准备了,准备的就是打内战,所以郭松龄不能等待。
张作霖虽有心入主关内,但张学良却也不那么想,之前说过了,郭松龄与张学良,亦师亦友,张学良的许多思想与郭松龄是一样的,两人都知道唯有实现真正的统一才能拒敌,只是现如今张学良尚未掌权,只能任凭他张作霖南下。
郭松龄借着自己手握七万奉系精锐的机会,联合了冯玉祥和李景林,发动了一场差点革了张作霖老命的反奉战争。
幸而张作霖背后有日本人支持,与郭松龄合伙的冯玉祥与李景林两人也是各怀鬼胎,这才导致最终郭松龄的反奉战争失败。
万事无绝对,很难说到底是谁对谁错,张作霖去世以后,张学良不也直接倒向了国民党,之后更是在蒋介石的建议下弃了东北三省,谁对谁错无法定论,个人立场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