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被拐长大后寻回,为何拒见亲生父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02
导读

因为孩子的生活习惯、语言、性格都受养父母的影响,他已经习惯和养父母的生活,但亲生父母很多都是陌生的、不同的,回归家庭时他会觉格格不入,反而想念养父母。 就像李七月提到的那名儿童,找到他时,已经有了完…

最近,《2019主持人大赛》可谓是备受瞩目。

一开播就夺下收视第一,选手评委都登上热搜,还被网友称为“当今中国主持界的最高水准”。

嘉宾阵容十分强大:撒贝宁主持,康辉、董卿点评,敬一丹、鲁健、朱迅、刘欣、高博、王冠坐阵打分,选手是央视独立节目主持人等等。

这场神仙打架你值得拥有!

最新一期《主持人大赛》中参赛者李七月非常亮眼。

她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寻人团团长,亲身经历众多寻人事件,对被拐儿童与寻亲家庭的悲痛、煎熬也比普通人更能感同身受。

她在大赛中分享了自己的寻人经历,让不少人红了眼眶。

“被寻人早年被拐,找到时已经年过三十,还有了自己的家庭。

我们希望他可以和亲生父母重新团聚,但不曾想竟会遭到其家人激烈的阻挠,甚至采用丢花盆这种危险的方式。

最后,在我们反复劝说下,他只答应见妈妈一面。”

她的讲述,让我们再一次聚焦于“被拐儿童”这个沉重的话题。

连康辉都说,不敢看《等着我》,害怕直面“父母失去孩子”“人生一下子从充满希望到失望甚至绝望”……

在大部分人眼里,

儿童被拐,对父母及家庭是噩梦的开始;被拐儿童回家,就应是幸福生活的开端。

事实真的如此吗?

孩子被拐,确实会毁掉一个家庭。

为了寻找孩子,父母往往会放弃工作、事业、生活甚至自己,到处奔走,在失望与失望中苦苦煎熬。

而孩子或许将在一个新的家庭,被改名换姓,叫陌生的人“爸爸”“妈妈”。

但被拐儿童回家,并不都是幸福生活的开始。

有的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拐儿童后,并不愿意相信,突然出现的“亲生父母”会让他们不知所措,甚至出现抗拒、抵触的心理。

有的孩子即便是与亲生父母相认,也可能出现“生亲不如养亲”的问题。

因为孩子的生活习惯、语言、性格都受养父母的影响,他已经习惯和养父母的生活,但亲生父母很多都是陌生的、不同的,回归家庭时他会觉格格不入,反而想念养父母。

被拐时间越长,孩子回归难度越大。

就像李七月提到的那名儿童,找到他时,已经有了完整的家庭,他并不愿意和亲生父母团聚。

这对他的父母来说,是另外一种伤痛和无力。

这样的痛苦,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不会懂,但谁也不希望去经历。

所以,家长要在源头上预防,减少意外的发生。

首先,家长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孩子年龄越小越小,越要留心注意。

其次,要尽早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给孩子灌输安全知识,让他掌握一定的自救技能。

最后,一定要给孩子录虹膜呀!为孩子录虹膜,就是在他的眼里永远保留一把回家的“钥匙”。

在找宝云录过虹膜的孩子,一旦意外走失被发现,只需扫一下眼睛就能迅速确定身份信息,尽早回到父母身边。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