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都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12月后将逐步进入流感高峰季节。因为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流感每年可导致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发病,全球约有10亿人感染流感。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为轻症,其中重症病例约300-500万,死亡病例约29-65万,因此防治流感非常重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这些患者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65岁的老年人、肥胖者、妊娠及围产期妇女、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慢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等疾病的人群,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流感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但高危人群及部分人群出现肺炎、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并发症,则易发展为重症病例。
因此及早识别流感十分重要,普通感冒与流感易混淆,普通感冒一年四季皆可发生,而流感具有一定流行性、在非流行性季节很少发生;普通感冒以局部症状为主如流鼻涕、打喷嚏、咽痛等,流感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浑身酸痛、乏力等。如果出现不适及早就诊,到医院行流感相关检查: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抗原检测、病毒分离培养、动态检测恢复期及急性期的IgG抗体水平,结合病史、症状及体征,能及早确诊流感。流感是传染性疾病,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流感如未合并细菌感染,应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流感是可治愈的,尽早抗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抗病毒药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中成药治疗流感也有疗效如:金花清感、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清开灵等。
预防流感,疫苗接种是最经济、最根本、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流感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由居民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并非任何时候接种都有效,只有在流感流行季接种,疫苗的抗体效力才最强。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及医务人员等流感易感重点群体应该及时接种,进行预防。流感疫苗有两种类型:三价疫苗和四价疫苗。三价疫苗预防甲型H1N1、H3N2跟乙型流感,而四价的流感疫苗还包括了隐形流感病毒优势毒株B(Yamagata)。除了接种流感疫苗,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戴口罩、勤洗手,流行季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对于预防流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