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100万读哈佛的女孩詹青云说_多亏爸妈拯救了输在起跑线的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94
导读

5岁时詹青云就可以给邻居小朋友讲四大名著,上了学之后开始涉猎更多的书籍,包括很多武侠小说,开明的爸妈,并不限制她,经常还会在周末,带她泡书店,一泡就泡一天,让她沉浸在书海里。 所以,在奇葩说的辩论场上,青…

詹青云,可能大家之前从没听过这个名字,但是在近期第6季《奇葩说》播出后,这个女孩火了。

哈佛博士、“学霸型辩手”、本季最有希望的“奇葩王”等等代名词都证明了詹青云的能力。

汉小华今天,就来给大家叨叨这个女孩的学习经历及父母的教育

詹青云出生于贵州,贵阳市第一中学2008届毕业生,本科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哈佛大学法学博士。2014年代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第二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夺取冠军,并获最佳辩手 。2015年参加《精彩中国说》获得节目总冠军 。2018年代表哈佛耶鲁大学联队参加“2018华语辩论世界杯”获得总冠军,并且荣获总决赛“最佳辩手” 。2018年9月参加语言类网综《奇葩说第五季》。

詹青云如此的优秀,并不是从小就这样,小时候的她可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

小青云年幼时,在老家乡村小学读书,全校只有两位老师,一个教语文和思想品德,另一个教数学和其余的所有科目。

而那时候,她的成绩很差,开窍也晚,成绩经常垫底,爱看武侠小说,爱打游戏,被老师骂为“笨猪”,还曾被预言“这孩子将来连高中也考不上的,趁早送去技校吧。”

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如果放在现在,那就是标准的“输在起跑线”的孩子。

为什么詹青云在那么低的起点,到后来却一路开挂,彻底成为人生赢家?

詹青云的成长经历,发现她有一对超级酷的爸妈。

詹青云的父亲是普通工薪家庭,母亲是高中英语老师。4.5岁时詹青云就可以给邻居小朋友讲四大名著,上了学之后开始涉猎更多的书籍,包括很多武侠小说,开明的爸妈,并不限制她,经常还会在周末,带她泡书店,一泡就泡一天,让她沉浸在书海里。

我记得,我小学时就喜欢看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说,那时候也是被爸妈定义为“闲书”的,不过,好在,我那时候自己写作业,也没耽误学习,成绩也都很好,所以,爸妈也不管我是不是看。

所以,在奇葩说的辩论场上,青云才对所有的知识典故永远是信手拈来的样子,所有的经典,素材,她都熟稔在胸。

莫泊桑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除了父母让博览全书之外,妈妈更是无条件的信任,包容和鼓励詹青云。

小青云很苦恼,为什么就变不成“好学生”呢?

每到这时,妈妈就哈哈笑着,胸有成竹地告诉她:“别着急,妈妈能掐会算。妈妈算过了,你到了四年级,就会变成‘好学生’了。”

到了四年级,成绩仍不见起色,妈妈却还是态度轻松:“不用急,妈妈重新算过了,你变成‘好学生’的时间就在初二!”

到了高一,妈妈的预言终于实现了。

阿詹很庆幸,有这样不着急而永远相信她、鼓励她的妈妈。

阿詹说,父母从未要求她出人头地,给他们争气;特别是爸爸,只希望她开心。

小时候有两年,全班都热衷玩四驱车,阿詹也买了一辆。

一天,爸爸看到阿詹和小朋友们趴在地上用泥巴做赛道,就决定给女儿买个正经的四驱车赛道。但家里房子小,买回来却没空间放。为此,爸爸干脆把客厅里的沙发、茶几全卖了,为孩子们腾出一个“赛场”。

那段时间,阿詹天天“高朋满座”,玩得不亦乐乎。

后来,四驱车被时代淘汰,客厅也没买新家具,成了父女俩的运动场。又是玩滑板,又是打排球,把地板和吊灯都弄残了,墙壁也被阿詹题诗作画。

上高中时,一次,阿詹把饼干带进教室,违反了纪律,被教导主任抓住,扣掉她们班50分。班主任震怒,足足骂了她两节课,还打电话叫家长把她领回去批评教育。

爸爸在电话里听明白了怎么回事,一面好言好语给老师道歉,一面暗暗教女儿“千万装出一副被批评过了的样子”。怕女儿受了委屈想不开,中午还偷偷跑到学校请她吃火锅。

那天和爸爸吃着火锅,阿詹就觉得人生真是可以逢凶化吉、因祸得福的。

辩论场上,她曾因学识太渊博被听不懂的人挑剔不接地气;生活中,她其实是个有趣又调皮的姑娘。

刚到香港上大学时,她看不惯大家在学生会选举上都西装革履、一本正经,就和两个朋友一起去天桥上买了特别土的棉衣穿上,上台演了出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把前学生会主席气了个半死。

敢这么“出格”地表达质疑,就像她在辩论场上敢挑战又不怕输,表现出超强的心理素质,得益于她从小就被父母无边无际地爱着,不缺安全感。

我们培养优秀的孩子,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让他循规蹈矩?

我们有没有想过,优秀的意义其实是在敢于打破陈旧的评价体系,重新定义评价体系,拥有不被裹挟的人生?!

“孩子为什么不够优秀”;对比过她们的父母,不由转而自问“我是否有能力给优秀的孩子做父母”?

不论孩子考好考坏,我都一样对待他;而不是他成绩好时就爱他,成绩差时就不爱他——我能做到吗?

不论孩子把时间花在什么兴趣爱好上,我都尊重他、允许他;而不是我认为对时就爱他,认为错时就不爱他——我能做到吗?

不论孩子做出什么样的人生选择,我都相信他、支持他;而不是符合我期待时就爱他,不符合时就不爱他——我能做到吗?

就算全世界都不看好他,我会是最后一个跟他站在一起的人;而不是第一个跟别人一起打击他的人——我能做到吗?

如果我都做不到,怎么配得上给优秀的孩子做父母?!

尹建莉老师将父母的财富、学历、地位、为孩子选择的学校等,比作碗;将父母的修养、学识、和孩子相处的方式、细节等,比作饭。很多人都纠结于“碗”,却很少考量“饭”。

养儿育女,父母的格局、见识也是碗中的饭。孩子能飞多高、走多远,早就寓于饭里。

真正优秀的孩子,可以改变评价体系,重新定义优秀。

而真正优秀的父母有智慧,能看见孩子的优秀;有定力,敢相信孩子的优秀。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