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法则实则是基于人性的几点运用。
国庆放假期间,终于看完了《上瘾》,此书由 [美]尼尔·埃亚尔 / [美]瑞安·胡佛合著。因为是自己每天签到看文章答题赚积分,从鸟哥笔记网站换来的书籍,看的时候格外的珍惜。
书中提到,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科技产品和服务正在改变我们的一举一动,而这,正是产品设计者的初衷。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设计了。
比如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如今最热门的新媒体平台,它们兜售的是什么?作者将此比喻为维生素和止痛药?它们的服务在初期更像是锦上添花的维生素,可一旦它成为用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就会像止痛药一样抚平人们内心的“痒”。
看完了书,我一直在想,身边哪些产品可以用此书中的理论来解释呢?正巧,最近我在研究一款分销产品——乐店蜂抢,从这款产品里,我看到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巧妙心思。现在,跟着我来一探究竟吧!
乐店蜂抢
大家对这款产品也许还很陌生,乐店蜂抢是乐店蜂抢集团于2019年发起的本地生活,吃喝玩乐项目,是乐店蜂抢集团依托旗下旅游资源和自媒体优势重新构建的“社交电商”项目。为用户提供热门的、特价定制的本地吃喝玩乐服务。
总部设立在西安,目前在北京、宝鸡、西安、湖北、武汉、汉中等地设有分公司。主营业务包含“吃喝、玩乐、亲子、丽人、周边游、精选好物”六大品类的产品服务。
现在,我们对乐店蜂抢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款产品是如何培养用户习惯,甚至让他们上瘾的呢?
《上瘾》一书中作者提到,习惯不会凭空养成,只会逐步形成,一个习惯的形成(即上瘾),一般需要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四个步骤,并且这四个步骤需要经过多轮的循环,直至某种行为变为一种下意识的反应。
一、触发
上瘾模型的第一步是触发,即促使用户采取行动。触发分为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
1.外部触发
外部触发通过将信息渗透在用户生活的各个方面,来引导他们采取下一步行动。关键在于极简主义,减少行动的思考时间,会提高某种行为发展为无意识习惯的可能性。
外部触发可分为付费型、回馈型、人际型和自主型。
1)付费型
做广告,搜索引擎推广(SEO),显然乐店蜂抢并不属于这一类型,从百度搜索进入,找不到广告字样的推广,付费型的外部触发概率有效,但代价不菲,可短期尝试,但不可过分依赖。
2)回馈型
不一定是花钱,主要是靠媒体公关领域的推广和曝光,引起用户的关注,从搜狗查询,你会发现,除了一些乐店蜂抢自发的百科型的文章,基本没有广告类型的文章。这种外部触发就像一次性的筷子,用完了就扔,没有多少转化率,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平台吧!
3)人际型
人际型靠的是口碑相传,“病毒式增长”这个方式本身是正确合理的。乐店蜂抢的触发,靠的正是这样的方式,我会了解到这款产品,是因为无论是朋友圈的朋友,还是公司的同事,都加入到了乐店蜂抢的分销代理,在他们的推荐下,我才会去尝试。
4)自主型
只要用户愿意,只要用户同意接受消息,用户主动注册账号,主动订阅,同意打开通知开关的行为,意味着他愿意与之保持联系。
就像我们会关注“鸟哥笔记”公众号,愿意与之保持联系,“乐店蜂抢”也是利用这样的新媒体阵地。在人际型的外部触发后,用户注册需要关注公众号,从而实现长时间的关联。
“乐店蜂抢”一个提供吃喝玩乐、爆品抢购的本地生活社交电商平台。新商业、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精准有趣、实惠优质的本地生活消费服务。
付费、回馈、人际主要目标都是“争取新用户”;而自主型出发的目标是“驱动用户重复某种行为”,没有做到最后一种,产品很难高频出现,渗透入习惯。从这一点来说,“乐店蜂抢”的外部触发算是做的不错的。
2.内部触发
将内部触发嵌入产品,是消费者技术成果的关键。内部触发通过用户记忆存储中的各种关联,来提醒他们采取下一步行动,负面情绪往往是非常有效的内部触发。 我们常常说抓住用户的痛点,这个“痛”其实就是一种负面情绪。
习惯养成类产品可以对特定情绪起到安抚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洞悉产品能带来的内部触发是什么,了解用户的烦恼所在。作者提到,安装内部触发,要讲研究重心放在人们的实际行为,而非内心愿景,可以用五问法来进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