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很早就失去了丈夫,漫漫长夜几十载,不知道怎么度过,严重的性压抑容易让慈禧心理产生扭曲和变态,需要男人么?肯定的,但是慈禧贵为一国之主,怎么会眼光这么低,但是看遍整个朝堂,晚清的所有男人啊,有才的是不少,但大多数都是汉人,慈禧也不能把魔掌伸向汉人吧,但是她惊奇的发现,满族人变异忒快了吧,长得歪瓜裂枣般,没有一个看得过去的,只能日日夜夜找太监发泄,但是太监并不是真正的男人,而且清朝的太监却没有实权,只是伺候的份,看上去更加无精打采,没有阳刚之气,这样,只有一个从小就在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映入在她的眼帘。
荣禄。
荣禄是谁?要知道袁世凯这个大头一生最忌惮的人,就是他了,袁世凯熬死了这么多的前辈大佬,最后终成大佬,可见,命硬和寿命长是最重要的,前期的袁大头只能老老实实做下手,拼命自我提升,做事小心翼翼,察言观色,因为荣禄在盯着他呢!
荣禄生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字仲华,姓瓜尔佳氏,满族正白旗人,与慈禧太后有姻亲关系,可以说是根正苗红了。荣禄在岁数上仅比慈禧小一岁,但从辈分上讲,荣禄是慈禧的内侄,两人是内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政治上绝对可靠;而且他奸险过人,善于谋权,为维护慈禧的统治屡立功劳,一生死心塌地为慈禧效劳。
很少明目张胆的去贪污受贿,也不以权谋私,所以慈禧后来不咋地待见奕劻,只是碍于自己家人的忠心,就只好继续用,本来慈禧是想拿荣禄作为参照物啊, 发现后继之辈都不如他,大失所望。
像慈禧这样落魄的亲戚实在是太多了,想要靠亲戚走后门飞黄腾达,有点难办,只要拼命干活,想办法引起慈禧的注意,像奕劻,像荣禄,都是穷的要死的亲戚,光有瓜尔佳氏,爱新觉罗的称号没啥用,只有时势造英雄,碰到惊天波浪的时候才可以出头,荣禄要谢谢的是肃顺,因为肃顺这个家伙实在是太跋扈了,荣禄本身就和肃顺一样,都是权力欲非常强烈的人,而且发迹前的落魄都差不多,相似的命运,但掌握权柄的位子只有寥寥一个,这个位置太挤了,对不起,想要发达上位,只能借用你肃顺的脑袋和鲜血染红我的顶戴吧!
肃顺做什么,荣禄都是和他相反而行。肃顺最看不起女人和满人,看不起满人就算了,因为满人废物多,可以理解,看不起女人?!慈禧和慈安都是咸丰的女人,慈安就算了,一介妇人,只会哭哭啼啼,而慈禧也爱哭,但她是被逼哭,不是天生就爱哭,被肃顺多次凌辱,还没什么出头之日,就是靠一个有名无实的太后头街,荣禄当时没有什么上帝视角,也看不出慈禧会不会有翻身的一天,但他还是坚决的跟从慈禧,是因为她长得太美了啊,荣禄没胆子泡,起码整天形影不离的跟在她身边,一吻芳泽也是好的,天天见到慈禧,养眼,总比看到肃顺这些八大臣一副目中无人的粗莽之相要顺眼的多,荣禄决定要死心塌地。
目前只有荣禄和慈禧,是扳不倒肃顺的,需要再加一个帮手。恭亲王奕䜣是最好的选择,慈禧能坐稳江山,荣禄绝对是首功之臣。
是他,天天向慈禧打小报告,建议慈禧先下手为强,干掉八大臣,以绝后患。
是他,要慈禧把身在北京的奕来热河商量对策。
是他,让奕男扮女装,才混进宫里见了慈禧。
是他,在返回北京的途中,指挥卫队保护两宫太后的安全,自己更是悉心照顾两宫太后,跑前跑后,早晚不离左右,凡是外面送来的食物用具等,他都要亲自检查,直到万无一失才送到两宫太后手中。
是他,亲自参加了辛酉政变,为慈禧夺回了大权。还出面活动,鼓动大小官吏支持慈禧垂帘听政。
慈禧爽了,自然荣禄也爽了,两个人开始在舞台上尽情欢笑狂舞,但没想到慈禧唯一的筹码同治不争气却早逝了,病逝的原因真的很难听,慈禧爽了不久,就没了儿子,她不这么在意,但失去了权力,那是不行的。
儿子没了,但她儿媳妇却很争气,怀孕了。因为只要儿媳妇孝哲皇后生下的是一个男孩,那自己的太后地位就保不住了,一切权力就得让给孝哲皇后。慈禧在政治斗争中不是盏省油的灯,她决定迅速立一个与同治辈分相同的载字辈侄子来继承帝位,这样她就可以照样做皇太后,继续垂帘听政。
问奕䜣,问荣禄,奕䜣的态度让慈禧不爽,奕䜣想让皇后先生下孩子看看男女再决定继位,慈禧否决,还继续说按照次序让溥字辈继位,慈禧光火,对奕䜣的好感全无,荣禄察言观色,知道慈禧怎么想,就说还不如让同治的平辈继位,正中慈禧下怀,不等朝臣开口,就赤裸裸地说:“据我的意思,醇王奕譞之子载湉最为合适,此事就这样定了,不必再议。”这位载湉就是后来的光绪帝。他不仅是同治的兄弟辈,而且是慈禧的姨侄,其母便是慈禧的亲妹妹。再加上他年仅4岁,根本不能亲政,慈禧又可以重演垂帘听政的把戏了。
为了保证慈禧的私心成立,荣禄又充当了走狗的角色。他亲自率领禁兵层层防布,严加守卫,以防发生不测。众亲王大臣见宫廷内外侍卫森严,兵戈耀眼,哪个还敢再跟慈禧唱对台戏?只得依了慈禧。可怜那位孝哲皇后,听到这个消息,又气又急,但毫无办法,就含恨自杀了。
枪杆子出政权,慈禧这玩的溜,荣禄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兵权,只要这个权力在手,天下唯我独有。
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荣禄由步军统领拜工部尚书,负责统管京城军队,权力极大。
肃顺和奕䜣,都败在其才华远胜之的荣禄手下,可见站位的重要性。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荣禄升任兵部尚书,大权在握。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六月十一日,光绪帝正式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下令在全国正式实行“维新变法”,这引起了荣禄等人的极大惊恐与忌恨。当时人们把朝中跟随慈禧和光绪的两派人物分别称为“后党”和“帝党”,荣禄是为“后党”出谋划策的首脑人物,而光绪的老师、户部尚书翁同稣则是“帝党”的首脑人物。维新派之所以能和光绪接触联系,完全是由于翁同稣的推荐和介绍。荣禄为了排斥异己,遂向慈禧建议,把翁同稣赶走,以剪除光绪帝“变法维新”的羽翼。在慈禧的一再逼迫下,光绪帝不得不下旨将翁同稣免官回籍,同时按慈禧的旨意,授予荣禄文渊阁大学士,令其署理直隶总督兼办理通商事务北洋大臣。这样,京城附近的兵权全部落入荣禄手中。
荣禄的口蜜腹剑在对待翁同稣的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翁同龢准备回籍时,荣禄假惺惺地送给翁同稣许多银两,并拉着老翁的手失声痛哭,问他究竟是什么原因得罪了皇上,以至落到这步田地?荣禄的悲伤和同情溢于言表,连老翁本人也深受感动,更不用说那些不明真相的人了。他们看了荣禄的精彩表演,都以为荣禄是“变法维新”的支持者和拥护者,谁曾想到,荣禄这场猫哭耗子的假慈悲,所洒下的每一滴眼泪里,都隐藏着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啊!
荣禄根据慈禧太后的旨意,加紧训练新兵,磨刀霍霍,随时准备镇压维新党人。光绪帝知道荣禄是慈禧太后的忠实走狗,就重用了袁世凯,想借用袁的力量除掉荣禄。没想到,袁世凯更是个野心家和阴谋家,他不仅不帮助光绪帝,反而向荣禄告了密。荣禄接到袁世凯的密报,马上乘火车从天津赶回北京,连夜面见慈禧太后。他一见了慈禧太后,犹如狗见了主人,伏地放声大哭。慈禧见状,吃惊地说:“发生了什么事?这般紧急呢?”荣禄一面哭,一面将袁世凯告密的内容一一讲出。慈禧听着听着,气得浑身发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咬牙切齿地骂道:“这个小家伙(指光绪帝)竟做得出这样忘恩负义的事来,看来我们不得不提前下手了。”
慈禧当即命令荣禄召集自己的亲信大臣到颐和园谋事,这些大臣听到消息,无不大惊失色,面面相觑。第二天,慈禧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命荣禄派兵把守,自己则宣布再度训政。同时,命荣禄在全国范围内捕杀维新党人。四天之后,谭嗣同、杨深秀、康广仁等六君子被杀害于菜市口,一大群与“变法维新”有关的大臣被充军的充军,革职的革职,降级的降级,一场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运动在慈禧与荣禄的阴谋策划下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了。
在这场镇压“戊戌变法”的阴谋活动中,荣禄再次为慈禧立下了特大功劳,得到了慈禧更大的宠信。她将荣禄提升为军机大臣,同时执掌兵部大权,节制北洋海、陆各军。这时的荣禄正如梁启超所说的,是“身兼将相,权倾举朝”,以至“得太后信仗眷顾之隆,一时无比,事无细巨,常待一言决焉”。可以说,荣禄能爬上高位,无不是靠他的权谋狡诈、心狠手辣等一系列勾当取得的。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慈禧先是利用义和团杀洋人,后又利用洋人杀义和团。在这场斗争中,荣禄再次表现出他超乎寻常的老谋深算来,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来保全自己的利益。
慈禧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着手确立皇储,以便俟机取代光绪皇帝。她选中了端王载漪的儿子溥俊。这本来是大清国的国事,但荣禄却向慈禧建议,要立皇储,首先要取得洋人的同意。于是,慈禧根据荣禄的主意,在元旦那天邀请各国公使前来道贺,以表示对立储这件事的支持。可是,各国公使竟然拒绝参加宴会,原因很清楚,他们坚决反对废掉光绪帝。慈禧非常生气,打算给洋人点颜色看看,荣禄又再三劝告慈禧不要惹怒洋人,只能慢慢商量,见机行事。关于溥俊的身份,不要弄得太明显。慈禧听从了荣禄的意见,改称溥俊为大阿哥。这样一来,溥俊的父亲载漪可不满意了,他把根源归结到洋人身上,认为是洋人从中作梗,才使他儿子当不上皇帝。于是载漪联合刚毅、徐桐等一批大臣,奏请慈禧利用“法力无比”的义和团反对洋人。与此同时,以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等为代表的大臣则坚决反对这种做法,认为一旦惹怒了洋人,势必大祸临门,大清局势将不可收拾。慈禧采纳了载漪、刚毅等人的主张。下诏“宣抚”义和团,命令其进攻东交民巷的各国使馆,并将一再进谏的徐用仪、立山等三大臣杀了头。这一下真的惹恼了洋人,导致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很快就失陷了,慈禧只得仓皇逃往西安。在逃跑的路上,慈禧为了表示和洋人作对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又下令将刚毅、徐桐等人杀头。而在这一场翻云覆雨的矛盾斗争中,老奸巨猾的荣禄尽量不让自己卷入到旋涡中。他一面奉承旨意调遣部队进攻东交民巷的外国兵营,却又不给部队发放炮弹,一面却偷偷地派人给洋人送水果、食物,以示“友好”和“慰问”。当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慈禧急得呜呜直哭,荣禄却说:“事已至此,太后不必悲伤,速图善后事宜为要。”慈禧狼狈逃往西安,荣禄先是留在京城,后来又赶赴西安。临行前,他授计议和的李鸿章和奕劻,在与洋人谈判中必须掌握一条原则,就是只要不追究慈禧的责任,不让慈禧归政于光绪,无论什么苛刻条件都可以答应。就这样,李鸿章、奕劻和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可见,荣禄的阴谋只是要保全慈禧一个人,对于国家利益,他是全然不顾的。
对于荣禄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慈禧竟然非常感激,对他格外“宠礼有加”。不但赏赐他黄马褂,而且以“保护使馆、力主剿匪”有功,赏戴双眼花翎及紫貂皮袍,还加封荣禄太子太保转文华殿大学士头衔。除了这些以外,为了奖赏奴才的一片忠心,慈禧又将荣禄的女儿指婚给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沣。载沣是光绪帝的亲弟弟,慈禧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表示对荣禄的特殊恩典,同时也是为了稳定光绪家人的心,不至于对自己造成不满。荣禄的女儿与载沣结婚后,生下了后来的溥仪,即当了三年皇帝的宣统帝。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荣禄病死在家中,终年67岁。慈禧听到消息,禁不住老泪横流,悲叹不已,说:“荣禄死了,今后还有谁能像他那样忠心耿耿、足智多谋?”旁人见慈禧过于悲伤,连忙劝她。慈禧说:“你们哪里知道,荣禄是我一生中最可靠的大臣,数十年来一直同我患难与共,好几次难关都全赖他的胆识谋略渡过的,如今他这一死,令我想起无限往事,历历如在目前,怎不叫我格外伤心呢?”
为了褒奖荣禄的忠诚,也为了鼓励别的奴才也效法荣禄忠于自己,慈禧诏谕对已死的荣禄格外优恤。除晋封一级男爵,赐予陀罗经被外,还特赏三千两银子治丧。又旌表其功绩,入贤良祠祭礼,并将其生平功绩付与国史馆立传,定荣禄谥号为“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