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臊子面在关中地区是随处可见、大街小巷随处可吃到的一道传统面食。旧时的关中农村一个好媳妇的标准必须是擀面的功夫,在关中农村女孩在小时候就会跟着母亲学习擀面,不然以后嫁人到婆家是会丢人的。关中农村娶媳妇也会有一个挺有意思的仪式,那就是擀面仪式,俗称“考新媳妇”。在新婚的第二天上午,新媳妇亲自上案擀面,姨、婶子、妗子、小姑子在旁边进行评价,能擀出一案好面才是一个合格的新媳妇。小编还听过这么一个传说,在陕西某个地方有一个农村的女子,她掌管这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她的绝活就是擀的一手好面,婆婆家的老三从小都是吃嫂子擀的面长大的。老三考上大学后在南方读书,可南方的面条由于口味的问题实在让老三难以下咽,老三勤工俭学放假时候打工也很少回去,一年到头也就过年回家,总想着嫂子擀的那一手好面,每次打电话回家都吵着要吃嫂子做的面,时间长了嫂子擀的面顺口就叫成了‘‘嫂子面’’,每次过年回家必须美美的咥上一老碗。村里的人街坊邻居都品尝过,也效仿这嫂子的做法,久而久之这种面的做法就传到了十里八乡,而‘‘嫂子面’’最后就传成了‘‘臊子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咸阳,有一个以商圈命名的面食,那就是‘‘汇通面’’。汇通面的起源说起来也是让人津津乐道,它位于咸阳市中华广场以西的汇通商厦下的大广场上,白天看似平常,到了晚上热闹非,风雨无阻。起初仅是几家推着三轮车的小摊,只在晚上出摊,由于临近南安村、北安村人口密集的城中村,附近还有彩虹厂、偏转厂,工厂里有三班倒的工人,附近的村民和上夜班的工人在晚上都会到此处去吃碗面。起初只有三五个小摊,由于量大价低食客络绎不绝,吃面的人多这几个小摊根本供应不上,慢慢的就有人看到了商机,更多的人加入这个生意,开起了自己的面食小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随着面摊的增多,逐渐形成了规模,由汇通商厦进行统一管理, 吃的人多了食客们就给此处的手擀臊子面起了‘‘汇通面’’这个名字,从此名声大噪。夜市的慢慢的形成品类也逐渐丰富起来,卖烧烤的、卖肉夹馍的、卖各类小吃炸串的都加入其中,最终成为了名气在外的汇通夜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号称亚洲第一露天面馆的汇通面并不是一家面馆,而是几十家面摊,卖着同一种干拌臊子面,面是手擀细面口感劲道,主要配菜有时令青菜、土豆、胡萝卜、豆腐丁、肉臊子等,由于各家秘制调料和油泼辣子、香醋不同,每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口感和风味。一个肉夹馍、一碗汇通面、一头大蒜便是咸阳人的最滋润的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