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丁健的浙江商人,领了一帮深怀绝技的大龙人,在京山溾河之滨的文峰山上使出魔法——障眼布在你眼前一绕,一个相貌平平的小妇人,摇身变成风情万种、楚楚动人的大美人了。昔日的公园换了模样,山城人欢呼沸腾了起来。
打小我特向往文峰山,因为山上有座古塔——文笔峰。据县志记载,古塔建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因塔形如“文笔”而得此名。古塔座东朝西,六面七层,高十丈余;塔体为楼阁式砖石结构,列级盘旋而上,顶部有一米多高的青铜宝珠塔刹;底层门首,横刻有“青云直上”四个遒劲的大字。但凡以文笔命名的古塔,总有它自身的渊源。也许是为开启地方文思,重振地方文脉,告老还乡的按察使曾宪德大人,呼召十里八乡的乡贤募捐资金,费时三年终建此塔。从此,京山果真人才辈出。文峰山下的荒烟古道,相继走出了聂绀弩、刘英、刘铁、刘杰、张文秋等一批盛名卓著的才贤,并享誉荆楚。
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塔,雄伟瑰丽,生生见证了山城百年来的荣辱盛衰,成为山城标志性建筑和人文景观的一个缩影。不少在外的京山籍游子,无不对古塔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儿时的我,特顽皮,常常在文峰山上掏鸟窝,捉迷藏,玩打仗,经常留连忘返,乐不思家。那时的天,很蓝,人字形一溜排开的大雁,在云卷云舒间悠然南飞;那时的地,很荒,寂寥的山城像打了烊的夜市,冷冷清清,鸡犬相闻。成人后,我禀承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儒道,无论域外从戎,还是客落他乡,十年浩劫后百废待兴的家乡,无时无刻不让我魂牵梦绕。浓浓的思乡之情,像浸了水的棉衣,越来越重。每次回家心似箭发,老远望见天边冒出了青铜宝珠塔刹,心就狂跳不止,恍若投进母亲温暖的怀抱。
许多年以后,文峰山上修建了儿童乐园。那天,阳光朗照,我携小女重游文峰山。看见空场上一座座怪石峭隽的假山,草坪里一尊尊灵动疑真的石雕,乐园里一台台妙趣横生的玩具,小女就欢天喜地,粉嘟嘟的脸上挂满兴奋,两只羊角小辫扎了又散,散了又扎。小女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猫,蹦跶不停,溜了滑板荡秋千,荡了秋千爬石象,爬了石象钻迷宫,钻了迷宫上云梯,处处留下她俏丽的倩影。我们登上塔顶,凭栏远眺,山城座座拔地而起的新楼,支支高矗入云的烟囱,英姿勃发,一片生机盎然。太阳开始西斜,我已疲惫不堪,可小女余兴未尽,下了宝塔,大步流星就朝烈士纪念亭奔去,还大呼小叫催我赶快给她拍照......那以后,每逢节假日,小女就早早做完作业,软嘴塌舌求我带她再上文峰山。我知道,文峰山上,有她无限的童趣和憧憬。
时间老人走到了2009年。县府谋发展,顺民意,为把京山打造成温泉旅游之都、全国网球之乡,标新立异,投巨资,大手笔对文峰山进行改扩建。修葺一新的文峰山灵隽秀美,气象恢弘。碑亭廊榭、小桥清池与怪石假山、广场球台遥相辉映。目之所及满眼碧翠,曲径通幽,飞鸟群集,游人如织,俨然一块令人神往的避世桃源。这就是京山以文笔峰为轴心、全方位开放的新型城市乐园——文峰公园。我想,是决策者的英明?还是建设者的高明?姑且不加妄评。日新月异的山城,辟出一方集文化、娱乐、网球、休闲、商务于一园的休憩之地,让偶有闲暇的山城人,暂离了尘世喧嚣,在此净化心灵,陶冶品性,清静六根,让纠结于心的浮躁与纷争,在赏玩间涤荡无存。
你看,广场上穿红着绿的婆娘们,跳着热舞,舞着花剑;林荫道上曼声低语的情侣们,搭肩搂腰,情意缠绵;草坪上叽叽喳喳的伢子们,上窜下跳,嬉戏笑闹;网球场上神采飞扬的球迷们,对垒正酣,英姿飒爽......凭心而论,这方迷人的怡乐园,走到哪里提起,都不失为一块让山城人春风得意、引为自豪的精神家园。
夏阳流火,为觅得一处清凉,满怀朝圣般虔诚的心情,我决意再上一趟文峰山,用心去真切感受它的灵秀和清纯。来到公园北大门,顿觉眼前一亮,抬眼望去,花岗石铺就的甬道,一级一级直通山顶。两旁青砖砌成的水幕墙,哗哗落下的飞瀑,恍若从天而降的两幕洁白的水帘,在水雾缭绕中更显飘逸而灵动。拾级而上,路边的小花不经意的开着,那一抹抹红的、绿的、紫的、橙的,五彩纷呈,香气袭人;清婉的轻音乐从草丛里、从灯座里、从石垛里窜出来,伴着此起彼伏的鸟鸣,空灵轻曼如丝绒一般,荡漾在山岗,弥漫在芬芳扑面的空气里。如此美景令我心若禅定,似乎在浮生若梦中,将生命静静溶在了这片神奇的山水里。
来到烈士纪念碑下,环顾四周,往日大大小小的坟冢,平地铺上了绿茵茵的草坪。几座硕大的奇石假山,似龙非虎,似牛非象,龇牙咧嘴的,鲜活如生。走近聂绀弩文苑,一排古色古香的廊榭,隐映在垂柳婆娑中。廊下几位身着洁白长裙的少女,或站、或坐、或倚靠在廊柱上,聚精会神的捧着书看。除了书页翻动的沙沙声,静谧得仿佛能听到叶敲石响、虫蚁婉鸣。我想,文笔峰下聂绀弩的故乡,文脉绵延悠长,后继有人了。忽然,前面林子里传来喧闹声。我好奇。循声而去,林荫下男男女女的中年人围在一起,有吹笛子的、拉二胡的、弹吉他的,也有唱京剧和花鼓戏的,吹拉弹唱好不热闹。我听得津津有味,沉醉中却发现,一向热闹非凡的儿童乐园,被亭榭、碑林和一泓清池取代,虽彰扬出华丽与庄肃,却到底没了往日的灵气。是设计者的疏忽?还是原本就没有考虑未来的希望之星?我,不得而知。
沉思中不知不觉踱到文笔峰下,修膳一新的古塔,虽抹去了往日斑驳的痕迹,却依旧庄严而古朴。儿时许多对古塔美好的记忆,俯仰间,历历掠过心田。久违的古塔,像阔别经年的战友重逢,倍感亲切。我登上塔顶,四面清风拂面,双臂张开的感觉好似凌空欲飞。我惊喜发现,绿树环绕的山城,群楼耸翠,大道通达,车水马龙,气象万千。文峰山上的千重云树,郁郁葱葱,像席地铺开的一张绸缎,漫涌起伏,望不到边;惠亭山下的溾水河,波光潋滟,在两岸垂柳簇拥中奔涌东流;横空云天的玉丰大厦,宛若亭亭玉立的少女,光彩照人;北山下呼啸而过的列车,犹如一条黑色的巨龙,扯出长长的青烟。这片曾经被日寇轮番轰炸、几乎夷为平地的山城,七十二年后的今天,在山城人民辛勤的描绘中,奇迹般展现在文笔峰面前。刹那间,我云里雾里,恍入奇幻的海市蜃楼,有种天人合一的美感。
下了古塔往东走,一条清澈的小溪被夕阳染成金黄,淙淙潺潺穿林而过。小溪绿萍浮动,萍下小鱼嬉水。隔段筑高的溪流,时而舒缓,平若镜面,映出灿烂的霞光;时而湍急,飞流直下,溅起晶亮的水花,别有一番情致。穿过木制小桥,但见一派恢宏壮观的场景:旧式的体育馆装饰一新;宏伟的圆形网球馆大气落成;八片钢架围住的露天网球场眩人眼目。管理员告诉我,这里即将成为十三届省运会唯一的网球赛场,业已获准承办国家A级和国际中级网球赛事。乖乖!可以想见,有一天,山城的大街小巷,密密匝匝肤色各异的国际友人中,高鼻蓝眼的妖娆女子,叽哩哇啦在马路上闪腰扭臀,擦肩而过的瞬间,浓馥的巴黎香水味扑鼻而入,那将是怎样美妙的情景?我翘首以期。
突然,那方围着草坪的椭圆形四道红色跑场跳入我的眼帘。跑场上人头攒动,或走或跑的人们,在最后一抹夕阳的余晖中悠哉游哉。临街的广场特牛。黑白大理石铺陈的地面,嵌着五颜六色的地灯。夜幕初降,地灯开放,满目流光溢彩。卸去一天劳作的疲乏,人们溜达到此,或打太极拳,或下象棋,或神聊胡侃,或吹拉弹唱。几个活蹦乱跳的男伢,踩着滑板,七歪八扭在人群中穿飞。最惹眼的,还数那群手舞红扇的婆娘们,她们身穿鲜艳的舞衣,踏着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柔美而风韵的体态,曼妙而轻盈的舞姿,招徕围观的男人们啧啧称艳。
我豁然明白,一座城市,一家企业,一处风景,一旦注入了文化的血脉,就会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文峰山上的山水人文,清雅而纯粹,不正是我心中一直苦苦寻觅的那片宁静的净土吗?虽不无遗憾,然引领人们崇尚自然,追求恬淡,保持乐观豁达、知足感恩的心态,坦然觉悟人生,共建和谐家园,不能不说是那个姓丁的浙江商人的高明之处,也是他继开发京都花园之后,对京山人民做出的又一大贡献。
暮归的路上,我的心情如这夏日的星空,高远而明亮。蓦然回首,朦胧中,灯火瓓珊处依然凌空舞秀的文笔峰,在现代文明的呼唤下,终于以一种崭新的风貌,向世人诠释着文化的变故。(徐江华/文 黄小明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