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皇子之争,最为著名的就要数康熙晚年的那一场“九子夺嫡”了,从太子党、四爷党、八爷党各个皇子开始,到朝中无数大臣的站队,这场斗争几乎席卷了整个前朝,也贯穿了康熙整个晚年。皇子们经过明争暗斗,在太子胤礽、老八相继出局后,康熙还在为大家设烟雾弹,他一边派十四阿哥带兵远征,以示对他的重用,一边又将四阿哥的儿子接入宫教养,表示对其的看重。
众阿哥剧照
最后康熙61年,他结束了生命,储位之谜也终于揭晓,胜出的便是老四胤禛,即雍正。雍正按照皇帝遗诏登基,根据清朝规矩,他应当在先帝灵前向皇太后行叩拜大礼,以表示日后自己会以孝治天下,皇太后接受了新帝之礼,这才可以昭告天下。但是,雍正登基向生母行礼之时,场面却一度失控,他们母子之间究竟有何矛盾?
众所周知,康熙有4位皇后,不过前3位都已经红颜薄命,胤禛登基,乌雅氏凭借生母位分成为太后。按照常理,儿子称帝,这是后宫女子一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乌雅氏却不高兴,甚至她还拒绝新帝儿子的行礼。她的解释是:皇帝丈夫去世,自己很难过,此时也身穿丧服,没有心思处理别的事情,而且群臣叩拜新帝很正常,新帝就没必要跪拜自己了。
雍正剧照
除此之外,史料《清世宗实录》中也曾记载了她曾说过的话,即“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儿子当上皇帝,实在不是她心中所想,这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也由此可见,他们母子之前关系别扭。
而在史料《大义觉迷录》中的一些记录也印证了这一点,即雍正每日需向太后请安,他特地将时间定为五更,也就是在凌晨3-5点。这个时间点,太后自然还在睡眠之中,不可否认,雍正是故意的,他宁愿自己起个大早,也不愿与母亲别扭相见,这样二人的每日请安问候,便成为了走过场。那么,他们母子之前究竟有何矛盾?
乌雅氏、雍正剧照
其实说来也不怪他们,要知道,在清朝有一不成文规矩,即后宫低等级妃子是没有资格抚养儿子的。而乌雅氏,由于出身不好,14岁入宫只是一小小宫女,因为长相出众而得到康熙的青睐,得宠后开始生儿育女,她生育生育能力很是强悍,一共为康熙生下6个孩子,其中有3个是皇子,是康熙后宫中生儿育女最多的嫔妃之一。
雍正便是她生的第一个儿子,她原想母因子贵,可结果却不如她意,皇帝没有给她封号,她仍旧只是一庶妃,她没有抚养儿子的资格。康熙将胤禛转交给皇贵妃佟佳氏抚养,佟佳氏不进食康熙的表妹,还十分得宠,在没有皇后的情况下,她作为“副后”一直掌管着六宫。胤禛交给她之后,她视如己出,康熙对此十分满意,而胤禛日后也对她很是感恩。
雍正剧照
大儿子迫于无奈被他人抚养,乌雅氏作为母亲,肯定是伤心的,但是在后宫,留给她伤心的时间不多,因为她很快就又开始生儿育女,剩余5个孩子接连不断的来报道,虽然其中有2个公主和一个儿子不幸夭折,但幼子胤禵幸运地存活下来。
这时的她,经过多年的打拼,已经被晋升为德妃,成为后宫高层的她,也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儿子,因此胤禵是由在生母身边长大的,母子之间感情自然深厚。而胤禛,在佟佳氏病逝之后,他才回到生母身边,这时已过去了10余年的时光,他们母子之前已有了隔阂。
乌雅氏剧照
根据史料的记载,雍正在登基之后,也时常怀念佟佳氏的抚育之恩,记载为“抚冲龄而顾复,备蒙鞠育之仁,溯十载之劬劳,莫报生成之德”。从这里可以看出,雍正对养母的情谊胜过生母,小编觉得原因有2点,其一佟佳氏对他亲如生母,弥补了他幼年对母亲的一切情感;其二,佟佳氏位分尊贵,在她的庇护下,雍正十分安全和满足,这些是乌雅氏无法给予他的。
到了九子争斗时,虽然雍正也回到了乌雅氏身边,但他发现,母亲早已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弟弟身上,面对儿子之前的竞争,德妃甚至说过自己只有一个儿子的话,这对于雍正来说,无疑不是一种打击。而在太子和八阿哥出局后,最后最有希望称帝的便是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按理说,无论哪个儿子当皇帝,乌雅氏都是太后,她理应公平对待,但她却始终偏心于幼子。
乌雅氏剧照
由于康熙对老十四的重用,使得乌雅氏和很多人一样,以为皇位一定是老十四的,但在康熙逝世时,胤禵还在外替父出征,留在京城的是胤禛,乌雅氏便认定,是胤禛趁机抢了胤禵的帝位,所以才有了她婉拒大儿子行礼的一切举动。尽管最后在百官的劝导下,乌雅氏还是接受了雍正的叩拜,但二人间亲情早已缺失。再加上后来,乌雅氏自尽、不接受尊封等等,实在让雍正毫无颜面。
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雍正登基仅仅半年,乌雅氏就病故了,而在史料中,乌雅氏在之前并没有患病的记载,短短一天就病逝,引得后人众说纷纭,也是由此才导致众多史料猜测雍正将生母气死。虽然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但也侧面可以看出,他们母子之间关系着实紧张。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