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年羹尧就是这么一个非常之人,一生都带有传奇色彩。
年羹尧小时候,是一个典型的富家公子哥,这与他的出生密不可分。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人,他的父亲是湖北巡抚年遐龄,哥哥年希尧曾是工部侍郎、广东巡抚,妹妹是胤禛的侧福晋,妻子是明珠的孙女、纳兰性德的女儿,继室是宗室辅国公苏燕的女儿,连襟是云贵总督高其倬。
年家不但满门富贵,而且是书香门第,家人都很有学问,他哥哥年希尧精通医学、绘画、音乐,年羹尧受家庭氛围的熏陶,文化水准也不低。
依据清朝人笔记的记载,年遐龄虽然是朝廷大员,地位尊崇,但是非常怕老婆。有一次,老婆回娘家探亲,年遐龄与侍女好上。等到老婆发现,那为侍女已经怀孕好几个月了。在面对强大心里负担的情况下,怀孕七个月的侍女生了一个男孩。
这个婴儿的哭声惊天地、泣鬼神,年遐龄的老婆大怒,将侍女逐出家门,早产儿也被扔到猪圈。但奇怪的是,半个月后,她发现婴儿还活着,一头母猪正在喂奶给婴儿喝,因此觉得这个婴儿异于常人,将他带回府中扶养。这个婴儿,就是年羹尧。这种记载方式很符合古代王侯将相的“普遍性规律”,但其真实性,明显存疑,大概率就是年羹尧发达之后才有的“传奇”。
年羹尧小时候跟着父亲到湖北,有一天风很大,浪很高,他却不听劝阻,执意要横渡长江,最后惊险登岸。有人问他为何敢冒如此风险?他回答说:“我年纪轻轻,正是拼搏之时,如果我有福气,这点危险不算事;否则,喂了长江的大鱼,也算了此一生。”他桀骜难驯的个性,这时已经初见端倪。
仅有胆量、体育还不够,年羹尧的学习成绩也不差,他二十岁就中了“庚辰榜进士”,即康熙三十九年进士。这一年是大选之年,人才辈出,张廷玉、史贻直都是年羹尧的“年友”,随后经康熙选定,一同进入翰林院。
年羹尧在翰林院做了三年庶吉士,期满后又被授予翰林院检讨,从此正式步入官场。
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以礼部侍郎兼内阁学士外放四川巡抚,成了一颗“明日之星”。他用了九年时间,完成从“新秀”到封疆大吏的跨越,可谓火箭速度。历史记载他“抚川时年未三十”,是大清最年轻的巡抚。他何德何能?是凭借才干还是关系?
当时,康熙刚刚复立胤礽,为了平衡各方利益,他大封皇子,三爷、四爷、五爷被封为亲王,胤佑、胤俄封郡王,胤禩复立贝勒,胤禟、胤祹、胤禵封贝子。而年羹尧在康熙五十六年的奏折上说,“臣属雍亲王门下八载于兹”。由此可以推测,年羹尧外放四川,很有可能与胤禛在太子复立以及悉心照顾康熙的过程中,打动了老爷子,因而提拔他的门人年羹尧,以表示对胤禛的奖励。
复立胤礽的当天,康熙曾说过,自从去年废了太子后,我身体状况不好,大臣多用废话安慰我又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只有三阿哥与四阿哥一再恳请,愿意牺牲自己以换取我的康复。现在我已痊愈,因而加封。
从加封过程来看,康熙有培养皇子势力的考量。年羹尧升职的时间点与胤禛升为亲王刚好交叉,再联系到后来的“孟光祖事件”,此次年羹尧的外放,很大程度上是胤禛活动的结果。
按照封疆大吏外放的惯例,年羹尧赴任前要向康熙陛辞,也就是礼貌性的告别,然后询问他到地方后的关注重点以及其他指示。康熙对他的指示,总结起来有三点:
一、为官要清正廉洁。康熙说,你做到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不跟朝廷的京官私下互通就是一个好巡抚。你是好军旗的,汉军旗中的巡抚,如白如梅、张长庚、张自得、屈尽美、韩世琦、贾汉复等,都靠收取他人钱财而致富。这五十年来,朕亲眼所见,他们的子孙现在已经七零八落,可见这是不当清官的报应。你必须时刻牢记:从民间得来的每一分钱,都要知道从何而来,千万不要学之前那些落马的汉军。总之,要以手头干净为要点。
二、四川是一个大省,又是多个民族聚居地,各种风俗习惯差别很大。康熙交代他,必须小心为上,细心打理,使其各自为安。
三、康熙朝,湖广地区的百姓,有许多都往四川移居,逐渐安居乐业。巡抚作为一省长官,如果一到任就清查田亩、增收赋税,必然不得人心。当年四川巡抚噶尔图曾上奏丈量田亩,最后也没查清。康熙交代年羹尧,必须让老百姓安稳过日子,不要扰民,亏空可以暂缓追缴。康熙一再强调,这是出任四川巡抚的第一要务。
康熙的指示,是年羹尧当巡抚的“圣训”。到了四川,年羹尧的为官之道带走明显的个人风格。
第一,他到任十多天,就将四川的情况调查清楚,并向康熙提出治蜀“五策”,他说四川“私派浮于国课,差徭倍于丁粮”,这些措施都是“急宜举行的”。
康熙逐条批阅,最后还用赞赏的语气对其说:朕早就听闻四川的情况是这样的,但具体详情不得而知,看了你的奏折才知道是真的,朕殷切希望你能做一个好官。
正是由于年羹尧出色的才干,康熙还特地重设四川总督一职,让年羹尧总督巡抚一肩挑。
二、上任第三年,年羹尧又提出“川省应行事宜七条”,可以说是一份四川发展规划图。因为涉及面比较广,他特别希望得到康熙支持。
康熙批阅奏折时非常欣慰,各种赞赏的语录跃然纸上,这无疑是对年羹尧在四川大展宏图的一种肯定。
在四川的宦海生涯,年羹尧只遇到过一次危机,那就是“孟光祖事件”。
这位孟光祖是三爷的门人,到地方活动,与年羹尧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发后,康熙虽然对他宽大处理,只是革职留任,但胤禛却对他大发雷霆,各种谩骂、讥讽、敲打接二连三,还威胁他要断绝主仆关系。
胤禛敲打后还是给了年羹尧改过自新的机会,但这也可以看做是后来雍正与年羹尧关系决裂的一次预演。
秋媚说:年羹尧凭借个人出众的才能、康熙的赏识以及胤禛的帮衬,仕途可谓平步青云。他的个性如同一柄双刃剑,助其大展宏图时,也给他留下无穷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