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作为人体营养输送的重要管道,遍布全身各处。一旦出现病变,会诱发各种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那么,哪些习惯会伤血管呢?养护血管的办法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毓一起来看看吧~
5大因素让血管“长垢”
黏稠的“脂肪”
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被称为“好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对血管有保护作用,但“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一旦过量,就会使血液变稠,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小斑块,让血管通道变窄,血流受阻,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人体1/3胆固醇从食物中获得,高胆固醇和暴饮暴食、动物性食物(肉类、动物内脏等)摄入过多有很大关系。因此,“管住嘴”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血管保持清爽。
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膳食平衡,多吃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物;多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多蒸煮,少油炸;多用鱼肉代替畜肉和禽肉。
烟草化学物
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通过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进入血管,干扰血液中的脂肪代谢。
如果把血管比作轮胎,不仅有外胎还有内胎,覆盖在血管内侧的内胎在医学上称为“血管内皮”,能帮助血管保持弹性,而尼古丁会对其造成毁灭性破坏。
值得提醒的是,被动吸二手烟也对血管有类似伤害。因此,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应主动戒烟。
甜甜的糖分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和血管病是“难兄难弟”,血糖控制不好,血管就易发生病变。研究发现,普通人吃糖太多,可能引起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增高。久而久之,导致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栓形成,增加患脑卒中风险。
米饭、馒头等主食经人体消化后,淀粉会转化为糖进入血液,如果还额外吃很多糖,摄入的糖分就会超标。因此,大家应少吃甜食,尤其是碳酸饮料、冰淇淋等。
错乱的激素
熬夜成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殊不知,熬夜会打乱生物钟,使机体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血管收缩、血流减慢、黏稠度增加。
研究表明,长期熬夜的人,患心脏病风险比常人高一倍。因此,大家一定要规律作息,每晚11点前睡觉,每日保证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口腔里的各种细菌
研究发现,口腔细菌可诱发动脉硬化,增加患心脏病风险。原因在于,刷牙方法不对、次数太少会让食物残渣沉积在牙齿周围,久而久之形成牙菌斑和牙石,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进入血液循环,损伤血管内皮。
研究发现,牙周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是常人的2.7倍。因此,大家千万别以为刷牙事小,一定要关注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每次3分钟,饭后别忘漱口,成年人每年都要洗牙。
日常养血管 保证五个好习惯
首先,饮食上控糖限油。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餐馆、外卖,连很多人自家炒菜都为了口味,多用“高盐、高油、高糖”和浓油赤酱“炮制”出来,导致血管堵塞。所以饮食宜清淡,比如晚餐喝一碗杂粮粥,有利于预防冠心病,控制胆固醇。
其二,增强血管功能运动。
慢跑、快走、游泳各种有氧运动,帮助肌肉舒展、关节柔软的体操,哪怕是轻微的肌力锻炼等活动,都能改善血液循环,抑制交感神经活动,使人在常态时心律减慢,降低心脏负担。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每周步行大于或等于4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比每周步行小于1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心血管发病率减少69%,病死率则减少73%。
其三,保证睡眠。
长期因为劳累、压力大、休息不够导致猝死的情况并不少。一般人建议成人每天23点前入睡,睡够7-8小时,不要被任何事情干扰。
其四,精神放松。
突然的精神压力可能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使血管的扩张能力受损。最后导致血管不能随血液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其功能,增加心脏突然事件的发生。
其五,每年要查血管,监测血压。
没有症状或不加控制的高血压,是引发诸多血管病的导火索。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7倍,而高血压不仅累及微血管,还会导致大血管病变,一定要按时监测、服药,让它们保持在正常范围。
这几类维生素能护血管
维生素K
这种维生素对于形成凝血酶原等凝血有关的蛋白质是必需的,其参与凝血过程,防止出血和血栓的形成。摄入足够的维生素K有助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成年人维生素K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80微克。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包括豆类、麦麸、绿色蔬菜、动物内脏、鱼类、蛋黄等。
维生素C
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活性物质的生物化学反应,比如参与肝脏胆固醇代谢成胆酸的羟化反应,促进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
同时,维生素C是体内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降低血管内皮的氧化损伤。研究显示,摄入足量的维生素C可加快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
成年人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100毫克,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为每天200毫克。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主要包括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韭菜、酸枣、猕猴桃等。
叶酸
叶酸缺乏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它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成年人叶酸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400微克。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坚果等。
维生素E
维生素E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性的脂溶性维生素。研究显示,维生素E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
维生素E保护心血管系统的机制包括: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抑制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控制血管的张力。
成年人维生素E的适宜摄入量为14毫克α生育酚当量,成年人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700毫克α生育酚当量。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包括植物油和坚果类,如葵花籽油、核桃、花生等。
文字来源:人民健康网综合
文字来源:人民健康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