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讲求一个“度”字,如果达不到这个“度”,就总是差一截,如果过分了,就会过犹不及。
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疼爱他们关心他们是正常的,更是应该的。但若是没有界限感,过分地关心,甚至牺牲自己的小家去成全大家庭,那就更是背道而驰,得不偿失了。
林玲和老公结婚前就说好,婚后和公婆住在一起,这样可以方便孝顺老人。结婚以后,他们一大家子的花销,都是林玲和老公共同承担的。老公的妹妹,也就是林玲的小姑子,明明已经嫁人了,却还经常回娘家。
小姑子总是毫无顾忌,小到吃一顿饭,大到在娘家待个大半个月,她都若无其事。而且家里始终有一间房间是留给小姑子的,婆婆曾说,只要自己还活着,这里就永远是小姑子的家。
其实林玲也很理解,换位思考,如果是她的话,即使自己已经结婚了,也依然希望父母和家人永远欢迎自己回去,家里仍然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刚开始,林玲并没有在意这件事。
可是时间一长,林玲就发现了问题。小姑子每次回来,从来不会像别人一样带着大包小包的,她都是空着手回来的。不但如此,在家里的花销还非常大,根本没有半分客气的意思。
小姑子每次回娘家,她都会跟婆婆一起出门逛街,看到什么喜欢就买什么,根本不考虑买不买得起,要不要省一点,因为这些花销全是林玲和老公在承担,小姑子不用出一分钱。
更过分的是,小姑子每次回去的时候,都会把林玲家里的东西,搜刮一空,只要是她能用得上的,她都会带走,并且不打一声招呼,直接往自己家搬。林玲真的对小姑子的这种行为很无语,这也太不客气了。
林玲心想,自己辛辛苦苦上班挣钱,结果全都叫小姑子享受了,她觉得很委屈,于是叫老公抽空说说小姑子。可是老公却不向着林玲,他觉得林玲这个做嫂子的太小家子气了,本来小姑子就是一家人,何必这么斤斤计较呢?家里人不对家里人好,难道外人还会对她好?
可其实林玲并不是只是心疼钱,而是每次小姑子回来的时候,看着老公、小姑子、公公和婆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她就觉得自己只是个外人,她不是不想融入,而是根本融入不进去。
一直以来,林玲都把公婆照顾得很好,但是公婆都觉得那是应该的。小姑子从来没有照顾过公婆,还一直给家里增添负担,可是公婆和老公就像看不见一样,还是什么事都向着小姑子,不会想到她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
可是林玲没有办法,她无法拒绝,只要她反对,就会被一家子人说不懂事,说冷血无情,说斤斤计较。林玲很困扰,她想找机会,跟老公好好谈一谈,可是老公却告诉她,小姑子离婚了。
原来,小姑子的老公背叛了婚姻,小姑子一气之下提出了离婚,什么都没要,然后直接搬回了娘家,每天都哭哭啼啼的,公婆和老公还围着她安慰。
小姑子搬回来以后,全家都围着她转,林玲的老公因为同情妹妹离了婚又没有收入,竟然把自己每个月三分之二的工资都给了小姑子。
林玲当然不会愿意,可是老公却说:“我妹妹离婚了,她是我的家人,我养她有什么不对吗?”林玲顿时觉得眼前的男人好陌生,她觉得自己的婚姻没有幸福可言了,也没有盼头了。
她说:“妹妹是你的家人没错,你对她好也没错,但是你把大部分的工资都给了她,那我们还怎么过日子?你眼里只有你的家人,那我呢?孩子呢?我们就不是你的家人吗?”
可是老公却依然坚持己见,他不耐烦的说:“你就是没有同情心,太冷血无情了,我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养我妹理所应当。”
林玲听了彻底心死了,她说:“对,你没有错,都是我的错。我当初就不应该嫁给你,不应该和公婆住在一起,更不应该任由小姑子一再地打扰我的生活,自己还没有立场,一直忍让以为你们会看到我的付出。我们离婚吧。”说完,林玲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回了娘家。
十点半总结:
在林玲的家里,她的老公真的是太拎不清了,为了自己的家人,不要自己的小家庭,难道他不知道妻子才是陪伴自己一生的人吗?他们都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都没有为别人想想,更不会考虑林玲的感受,所以才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结婚以后,原生家庭和自己的小家庭要有清晰的界限,不要让亲子关系影响了婚姻关系,也不要让原生家庭影响了自己的小家庭,要拎得清自己的位置,也要明白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如果分不清大家和小家的关系,一味愚孝,过分护着自己的兄弟姐妹,怎么会不让人心寒?不惜牺牲小家来帮衬大家的行为,实在是太愚蠢了。连自己的家庭都经营不好,又怎么去帮衬大家庭呢。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不是一个人单方面的付出和努力,就能把一个家庭经营好,这是需要两个人的齐心协力的,这样家庭才会越来越兴旺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