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最适合承继宗祧之子,文武双全众望所归,缘何与皇位失之交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97
导读

其实,在1748年孝贤皇后去世之时,乾隆在世的皇子有六位,分别是永璜(皇长子)、永璋(皇三子)、永珹(皇四子)、永琪(皇五子)、永瑢(皇六子)、永璇(皇八子),其中永璜与永璋因在孝贤皇后丧仪之上“毫无悲…

众所周知,乾隆在选定皇位继承人一事上,可谓几经反复与曲折,最终在花甲之龄选定永琰作为接班人。但事实证明,嘉庆帝并非其最中意承继宗祧之人。纵观乾隆诸子,最值得寄予厚望者,乃是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即《还珠格格》中深入人心的五阿哥。

那么历史上的永琪与影视形象到底有何出入呢?永琪被寄予厚望,但未能成为乾隆的正式接班人,又有何具体原因?接下来史海君就带领大家,从客观和主观两大因素,来具体分析众望所归的永琪与皇位失之交臂的真正原因,并非乾隆无意让其继位,而是在错误的时间选了中意且合适的人。

一、客观因素

1、生母不受宠,47年位分未变

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四,珂里叶特氏出生,其父是时为员外郎的额尔吉图。因出身低微,所以在雍正时期,珂里叶特氏入侍尚为皇子之身的弘历藩邸时仅为格格(侍妾)的身份。1735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子时,58岁的雍正帝去世,十天后(九月初三),时年25岁的四子宝亲王弘历继位,即乾隆帝。

乾隆即位后,对原来的藩邸旧人进行了集体册封,珂里叶特氏于九月二十四受封海常在(再度说明其出身卑微不受重视),两年后的五月十二(1737,乾隆二年),晋升为海贵人。珂里叶特氏在贵人位一待就是4年,直到其1741年(乾隆六年)二月初七诞育皇五子永琪之后,才受封为愉嫔。

愉妃珂里叶特氏剧照

因其子永琪幼时“善骑射,娴国语”,故愉嫔于1745年(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母凭子贵”升为愉妃,成为一宫之主位,但从此之后,生前未再获得晋封,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去世,享年79岁,在妃位长达47年,直到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十月才被乾隆追封为愉贵妃。

从珂里叶特氏的晋升历程来看,她在后宫当中并不受宠,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她自嫔及以上的位分凭借的还是儿子永琪的功劳。所以,反之来看永琪的受宠并未来源于母族的强大和生母的关系。

2、密立皇储之法的创立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69岁的康熙去世,令其一生最为痛心的莫过于“九子夺嫡”,待雍正继位后,为了防止夺嫡事件再度发生,于1723年(雍正元年)八月开创“密立皇储”之法,首次将中意皇储的名单一式两份,藏于正大光明匾额后的密匣之中和随身携带,等到自己弥留之际或者突发去世后,由王大臣以及辅政诸臣将结果公之于众。

雍正帝画像

按理来说,乾隆也应在继位之初便循其父所定之制确定未来的接班人,事实上他也确实实行过此举,但由于永琪自身母族的不得势以及父亲乾隆独特的崇尚传统立储之方法,导致其即使天资聪颖,但未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父亲的青睐成为皇位继承人。

二、主观因素

1、乾隆独特的传统立储之法导致错失良机

此处之所以说是独特,因为在乾隆之前,不论是雍正的密立皇储,还是之前的继位方法,前四任皇帝皆为庶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到1736年(乾隆元年)七月初二乾隆立储时,便想着要打破常规,以传统的“立嫡立长”来决定未来的接班人,在这样的规则下,嫡长子(皇二子)永琏便成为毋庸置疑的储君人选。

当然,除却传统继位之法外,永琏能够得到青睐一方面得益于自己的“聪明贵重,器宇不凡”,更重要得益于他的生母孝贤皇后富察氏,作为乾隆的一生挚爱,富察氏对其的影响十分巨大。只可惜,在永琏被密立为皇太子的第三年,也就是1738年(乾隆三年)十月十二,年仅9岁的永琏去世,乾隆和富察皇后痛心不已,继立皇储一事也就此搁置。

乾隆戎装像

八年后,即1746年(乾隆十一年)四月初八,乾隆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位嫡子永琮(嫡次子、皇七子)的诞生,为此喜不自胜。不仅在其未出生之前破例在紫禁城度过上元佳节(按例应迁居圆明园度过),而且还破例在其未满周岁时便取名“永琮”(正常要七岁适龄之后才会命名),琮乃秉承宗业之意,与其同胞兄长永琏一样,都被父亲寄予了厚望。只可惜,永琮因痘症(天花)于1748年(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早夭,年仅2岁,虽然乾隆未明确在密旨中立其为太子,但立其为储之意溢于言表。

1748年(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受连失两子之痛外加身体素来孱弱,富察皇后崩逝于山东德州青雀舫御舟之上,享年仅37岁。爱子与爱妻先后离去,让乾隆悲痛莫名,立储一事被再度搁置。

永琪剧照

其实,在1748年孝贤皇后去世之时,乾隆在世的皇子有六位,分别是永璜(皇长子)、永璋(皇三子)、永珹(皇四子)、永琪(皇五子)、永瑢(皇六子)、永璇(皇八子),其中永璜与永璋因在孝贤皇后丧仪之上“毫无悲戚之色”,被乾隆直接宣布再无立储资格,剩余四人,以五阿哥永琪资质最为出色,然而由于乾隆初期一直以来的传统立储方法,导致永琪生生错失良机。

2、文武全才,乾隆皇子当中生前最先封王者

永琪的才,不仅仅体现于八旗子弟善骑射一项,凡天文历法、算术地理无不精通,可谓是文武全才难能可贵,这也正是乾隆在两位嫡子去世之后,将注意力终于转移到永琪这位庶子身上的原因,像极了他当年的样子,皇子要想得到一个父皇的喜欢,最重要的就是“颇类于帝”,很显然永琪做到了这一点。

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初五,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乾隆对永琪的印象更深了一层。当天正值乾隆在圆明园九州清晏殿为庆贺端午佳节宴请群臣,不料突发大火,当时年仅23岁的永琪不顾自身安危毫不犹豫将父亲背在身上逃出火海,在危急时刻可以不假思索做出此举,永琪之孝心可见一斑,而乾隆历来就是重孝道之人。也正因如此,在1765年(乾隆三十年)十一月二十六,永琪被父亲封为荣亲王。

乾隆剧照

首先,永琪是乾隆诸子当中在生前即被封亲王的首例(生前受封之皇子仅有三例);其次,“荣”字在封号中属于最富钟爱之意,不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出乾隆对其的钟爱,在受封荣亲王之后,当时的大臣们一度认为永琪便是乾隆帝心中最想承继其宗祧之人。

3、英年早逝,帝心甚惋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众望所归的永琪,却在受封荣亲王四个月之后,即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三月初八因病去世,年仅26岁,此时的乾隆再后悔没有明确立其为储已然来不及了,除了追谥其为“荣纯亲王”,没有什么可以表达其惋惜之心。直到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在诸臣建议之下,63岁的乾隆才最终选定了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但这并非他最中意之举,直到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马戛尔尼访华之时,乾隆还曾言道:“皇五子(永琪)于诸子中觉贵重,朕心颇属意于彼而未明言”,此时距离立永琰为皇储已经过去了20年,充分表明了永琪在乾隆心目当中的重要地位。

永琪剧照

史海君说:

纵观乾隆一生立储之法,从执着于立嫡立长之制,到立贤未及,再到勉为其难立宠妃之子为储,可谓盘根错杂,而永琪也正因母族的不得势以及乾隆的前期执着,导致即使深得父亲器重却与皇位始终差一步之遥,最终抱憾终身。

不过,虽然在继承一事上差强人意,但永琪本人的天赋以及全能,放眼整个乾隆朝诸皇子当中,都难有匹敌者,即使如永琏永琮二人,在这一点上也难与其相提并论。

参考资料:

《清皇室四谱》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世宗宪皇帝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

赵尔巽《清史稿.世宗本纪》、《清史稿.高宗本纪》、《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传一》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晓生”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