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但凡社会动荡之际,必是思想蓬勃发展,百家争鸣之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直接导致“诸子百家”的产生,出现了孔孟等至圣先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冲突最为剧烈,但是文化也空前繁荣,哲学思辨异常深刻!
民国又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文化再度蓬勃发展,出现了章太炎、鲁迅、柳亚子、徐悲鸿、齐白石等众多大师!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民国时期的于右任于老先生,在大师辈出的民国,于右任也是最耀眼的“那颗星”!
一代大师于右任
据《清史稿》记载:于右任1879年出生于陕西三原县,家境殷实,从小入私塾学习,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之能,当地人称其为“小神童”,1895年与1898年,于右任两次参加考试,均以优异的成绩名列榜首,被陕西提督学政叶尔恺誉为“西北奇才”
于右任自小接受封建教育,思想却是极为开放,对清王朝的封建腐朽极为痛恨,经常发文抨击清朝统治者。
1904年,为免清廷迫害,于右任背井离乡,远走上海,在上海这个当时最为开放的地方,于右任的光芒得以绽放!
于右任到上海后极为热心教育事业,于1905年创办复旦公学,也就是如今复旦大学的前身!
1906年于右任前往日本,在日本结识了正在避难的孙中山,两人一见如故,结为莫逆之交,于右任对孙中山的政治理念极为赞同,并加入同盟会——《民国那些大师》
孙中山逝世后,于右任坚持三民主义,继承孙中山的遗愿,为革命奋斗终生,1964年病逝于台北。
“诗酒风流”的妙人
在一般人看来,于右任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一手缔造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高等学府,应该是一个不苟言笑的老学究形象。
其实不然,于右任虽然德高望重,却也是一个“诗酒风流”的妙人!
于右任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唯爱“口腹之欲”,说白了就是好吃,每到一处,必然要去品尝当地的美食,吃到兴起,必然要挥毫泼墨,为店家留下墨宝,店家不要都不行!
时至今日,西安等地的老字号还留有于右任的墨宝!
从“不可随处小便”到“不可小处随便”
于右任不但好吃还嗜酒成性,经常喝的酩酊大醉,有一次他就因为醉酒闹了一个大笑话!
一次,于右任参加一个酒会,在晚宴中碰到许久不见的好友,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觥筹交错之间,于右任又喝多了,不顾形象的倒头大睡!
半梦半醒间,于右任被人叫醒,原来是有人认出了他,想求一副字。
于右任素来平易近人,自然不会驳人脸面,只是现下头晕脑胀,实在不知写些什么,正当烦恼之时,突然一股尿意涌来,于右任“计上心来”,随手写下“不可随处小便”几个大字,又倒头睡去。
第二日于右任在家中醒来,回想起昨天的事不仅老脸发红,实在是太失礼,太丢人了。
正在他懊悔之时,求字之人登门来访,一见面就拿出于右任所写的“不可随处小便”。
于右任见状不慌不忙,用剪刀将每个字剪下来,不变一字,只是改变了一下顺序,原来的“不可随处小便”就变成了“不可小处随便”,原来的粗鄙之言摇身一变,成为“高大上”的警世恒言!
求字之人大为惊喜,直呼“妙、太妙了”,心满意足的拿起字离开了于右任家。
小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汉字作为文化的承载更是博大精深,同样的字用在不同的场景意思截然不同。
同样的字顺序稍有变动,意思也会南辕北辙,围绕着汉字甚至形成了书法这门艺术形式,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当然,汉字如此博大精深,对我们的要求自然极高,从“不可随处小便”到“不可小处随便”的变动看似简单,实则背后需要相当深厚的语言功底来支撑,要想达到于右任的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好好努力吧!
参考资料:《清史稿》 《民国那些大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