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地道风物”
ID:didaofengwu
▲ 阳光洒在圩堡上,形成一个暖晕的侧光,远处的村庄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呈现一隅美好的乡村图景。摄影/王月敏
2010 年,安徽肥西县迈入“全国百强县”“中部十强县”行列,领跑安徽县域经济,2018 年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百强第 55 位,正向全国五十强冲刺。
自“吊车尾”到“安徽第一县”,肥西县是如何“杀”出重围,编写了独属于自己的《变形记》?
穷山恶水出刁民?“穷山恶水”要求变!
肥西,坐落在安徽合肥西部。渐次隆起的丘陵山岗,自西北蔓延至东南,宛若造物者为了区隔南北而堆叠的一道天然屏障。
▲ 肥西县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1948年建县,因位于合肥之西而得名。制图/Paprika
这条贯穿肥西的岗地被称为“龙干”,是大别山向东延伸的余脉。淮河与长江流域的边界由此而定,肥西恰落在这江淮之间。
横屏观看
▲ 境内的江淮分水岭使肥西拥有了自己的地理版图;西北和东南分属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水岭附近的丘陵山岗和河流冲积平原则是境内两类特征鲜明的地貌。肥西北部的紫蓬山、圆通山、大潜山等几座山脉形成丘陵地带。摄影/吴邦玉
江淮流域无疑自古就是一块敏感地带。
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南北之间的战事往往最初发生在长江沿岸,最后归结于淮河一线,比如,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之战;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纷乱战事;宋金时期南北政权的对峙,无不如此。
▲ 丘陵岗地地貌多分布于肥西的中北部,地形低矮起伏。供图/肥西县委宣传部
虽然淮河流域屡为南北争锋的战场,它本身如果作为政治空间,却几乎没有可依凭的天然屏障。这种地理形势并不具备古代中国人所强调的形胜理念,需下大工夫据守经营,如此,反而为这片流域打下了丰实的经济基础。
▲ 2018年,肥西跃居全国百强县第55位,正向全国五十强冲刺。摄影/孟建中
从肥西那些多不胜数的带有“墩”的地名不难想象,江淮间的这片小小区域自古也是热闹的,远古的人们很早就在水边筑起高台,营造家园,形成聚落。他们使用的各种器物,有长江流域文化的特征,又有大汶口文化的印记,南北文化自然融合,形成了肥西从史前文化到文明社会发展的清晰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