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让开,他才是我的男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15
导读

我一直都觉得,几十年后,依然会有人听张楚的歌,思考他的歌词;而到了那时,那些所谓的爆款神曲未必有人能记住。 张楚谈论的,是两个人的共同话题,你与我的三观是不是相符。 张楚写“孤独”,不说忍受孤独…

流量、热点、爆款、神曲、刷屏已经成为文化创意行业每天必谈的词汇。

包括自己的工作,都像流量工业大型生产线上的一颗螺丝钉。看起来在表达,实际上渺小、可替代,最后也很难留下什么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

所以,我常常在花边分享那些认真的音乐人,他们沉浸于一门凝练的艺术语言,忠于自我,努力探索、拓展边界,为听者的耳朵和感受负责,带我们到更深远的地方。

今天,想说说张楚。

图为张楚、何勇、窦唯 摄影 | 高原

张楚,曾与窦唯、何勇并称“魔岩三杰”,他看起来是三人中最安静、羞涩的一个。

三年前,他出现在许知远的《十三邀》,当时年近50的他,身材、神态和94年坐在香港红磡舞台上唱歌的那个男孩似乎没什么区别。

真诚的目光,说不完的书单,艺术家的偏执和好奇心……

我一直都觉得,几十年后,依然会有人听张楚的歌,思考他的歌词;而到了那时,那些所谓的爆款神曲未必有人能记住。

张楚是怎么在中国摇滚巅峰时期成名,并成为其中翘楚的?他的专辑豆瓣评分为什么能高达9.1?

接下来,一起从他的音乐中寻找答案。

0 1

爱与孤独,是芸芸众生的人生课题 ,是情感内容都要解决的用户痛点。

像很多歌手一样,张楚也在音乐中探讨这两个命题。

但不像一般恋爱故事的套路:你很美,见到你的那天阳光灿烂微风和煦,和你在一起的回忆如何甜……

张楚谈论的,是两个人的共同话题,你与我的三观是不是相符。

你说这城市很脏我觉得你挺有思想

你说我们的爱情不朽我看着你就信了

然后,他用很现代诗的语言来描述性爱过程。

我明天早晨打算离开即使你已经扒光了我的衣裳

你早晨起来死在这床上即使街上的人还很坚强

恋人分别的痛苦与赤裸的身体相连,极致的快乐与死亡的宁静相连。

《爱情》一曲强烈的画面感使读者瞬间代入故事主人公的情绪,让爱情成了深刻的生命体验。

在《结婚》中,张楚用多个意象表达思念之情:风里游移的光影,地平线上飘过的太阳车,燃不尽的残云……

在地平线上飘荡过的太阳车

满车是我的怅惘

你要奔向何方

再载我一片痴心妄想

流动的画面,有如电影。

张楚写“孤独”,不说忍受孤独、享受孤独、讨厌孤独、我想你……他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歌词前面像在贬低孤独者,赞扬其乐融融热情相拥的人们,到了结尾神转折,说孤独的人“反对生命反对无聊”。

他的孤独,不是与恋爱相对,而是深入自我世界的探索。朋友们,独立思考认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很多情歌都是千歌一面,泛泛而谈,只为迎合听众。

并不是反对娱乐狂欢和音乐表达的自由,但满篇刺激挑逗的语言,背后的价值又有多大,生命力又能维持多久?

“即使是情歌,它都关于那个年代的人的喜怒哀乐,它绝对是文化的事情,是非常深刻的东西。”李宗盛曾说。

想一想,乐坛老将李宗盛,为什么依旧能俘获这个时代的情感流量?

而小众如张楚,他音乐的光彩,在这个时代,又为何还依旧那么前卫、闪耀?

0 2

除了讨论爱与孤独,张楚的更多作品其实是披着文艺外衣的严肃社会评论。

他用高超的叙事技巧在极短的篇幅内描绘小人物,富贵贫贱,世间百态,社会阶层跨度广泛,堪称张楚的社会调查实录。

代表作《赵小姐》中,一个90年代女孩的形象跃然眼前:

赵小姐大约22到35岁之间,平凡听话,自给自足,幻想美好爱情和优质生活。

她拥抱市场经济的自主快乐,用消费品定义自己,用得失心理性恋爱。

但“最后她的纯洁战胜了好奇”,女性的善变与可爱藏于每一句歌词描述的生活细节里。

《蚂蚁蚂蚁》是城市蜗居蚁族或者普通农民们的快乐日记:

“我”拥有的很少,没什么远大理想,没什么惊人本领,也没什么显赫家世,“我”只好握紧手中的小斧头,为生活努力。

朋友来作客请他吃块西爪皮

仇人来了冲他们打个喷嚏

踩着欢实的雷鬼节奏,“我”不想改变命运,只想做个简单快乐的蚂蚁。

《冷暖自知》非常适合乐于反思、提升自我的当代中产阶级,是他们的度假前奏。

工作太累生活太烦,终于能开着自己的奔驰宝马和路虎,逃离城市,奔赴诗与远方。

我没法再像个农民那样善良

只是麦子还在对着太阳愤怒生长

在没有方向的风中开始跳舞吧

或者紧紧鞋带听远处歌唱

在人生即将进入下半场十字路口,冷暖自知。

《和大伙儿去乘凉》讲述每个少年融入社会和变成熟前的挣扎与思考。

网易云音乐有歌迷留言:“我想二十几岁的年纪都会有这种找不到自己在中社会定位的迷茫,想躲避的怯懦,认为爱情不可玷污的想法和最终勇于投身于大环境的勇气。”

张楚让穷人与富人在歌中“相遇”,是音乐版的北京折叠。

张楚笔下的小人物行动丰富,意象跳跃,画面景别和角度丰富,故事主题概念完整,颇具短片基调。

有报道称他曾想过投身电影行业,如果这些歌拍出来,应该会非常有趣。

张楚对小人物的悲悯之心,在《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中尤为凸显。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我们生活的艰难,有限的工资,无限的996都被浓缩成一个隐喻“吃不饱饭”。

请上苍来保佑这些随时可以出卖自己

随时准备感动 绝不想死也不知所终

开始感觉到撑的人民吧

他站在人民的立场,又不忘调侃一下每个人贪生逐利的本性。

喜剧与悲剧特质总是共同出现在张楚短暂美妙的音乐故事里,每次细品,无奈唏嘘,哭笑不得。

0 3

唱叙事歌时,张楚把自己隐藏得完美,让音乐服务他创造的人物。

而在表达态度与价值观时,他的音乐是直接和血性的。

先来看他让世界认识自己的第一首作品:《西出阳关》。

女声和声与轰轰的鼓点起,加上音色明亮的乐器旋律,仿若唐朝塞外诗的开场。

我不能回头望 城市的灯光

一个人走虽然太慌张

我站在戈壁上 戈壁很宽广

现在没有水 有过去的河床

历史画卷展开,西北城市变迁,深远宏大,张楚用独立现代诗人的口吻把它做成了民谣摇滚。

以堪比罗大佑《鹿港小镇》的时代主题作为处女作,可见其野心和能力。

张楚看书挺多,其中包括那代人最喜欢的哲学家之一,萨特。

萨特有个著名的存在主义剧本《苍蝇》,探讨人的自由。

张楚也写了一首叫《苍蝇》的歌,歌词充满荒诞的矛盾。

妈妈的关心和甜如蜜糖的爱情,都好像困住了我,心里堵得慌。

“俗气的衣服”是“漂亮的翅膀”,“温室”让我“发胖”,“最讨厌的玩意儿”是“最高级的营养”……

一声声巴掌在我眼前耳边不断呼响

这给生活带来节奏却不能使我想要躲藏

张楚讲了存在主义的经典命题,现代人有一天意识到了生活的荒诞,感到恶心,他的自由开始了。

如果因为浓厚的诗人气质让你觉得张楚是个虚无派,那听到他的正能量主旋律歌曲,你一定会惊讶。

《光明大道》前段时间被创业者纪录片《燃点》用作主题曲。

没人知道我们去哪儿

你要寂寞就来参加

你还年轻 他们老了

你想表现自己吧

非常简单的四行字,写尽了年轻人初入世间、不知所往又心无所惧的样子。

野心勃勃的鼓点和轻巧明快的吉他,张楚的声音苍然、干净,好像被火焰烘出的热气。

整首歌溢满太阳的光辉,给少年一往无前的姿态镶上金边。

人文关怀、时代主题、哲学命题、主旋律,什么都囊括了,张楚内心构建的体系甚为浩瀚。

而且,以上提及的歌曲基本都是他20来岁的时候创作的,很难不感叹,他真的是一个超级早熟的天才。

喜欢思辨的他在《十三邀》中表示了对宇宙和未来的浓厚兴趣,说到底还是一位理科生啊。(1987年他从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退学)

而近几年,张楚更多尝试电子乐,更多趋向“自然”。

在《向日葵》里是山河:

河水向前溜走

身体不能再停留

大地的心在阳光中感到温柔

在《月亮与灵魂》中是星月:

月光洒落在海岸

永不会改变的习惯

让人沉静的万种理由

今年【着调】的采访中,记者问还会做以前社会人文的内容吗?张楚答得干脆:

“我觉得没必要,我自己也不想成为那样,已经不是那样的事情。过去的东西有一些人文态度,现在要少一点这些东西,而是来一点自然的、人本性的东西,年轻时候的作品,社会性的属性还是多了一点。不能老做一个状态的东西,现在的状态,就要换个新的角度。”

香奈儿女士说,时尚易逝,而风格永存。

这句话用在音乐人身上很合适,流量易逝,而风格永存。

现在,张楚这样的音乐人很难有了,网友则表示他的歌特别难翻唱。

因为,声音可以模仿,歌词勉强可以模仿,但一个歌者的情感、气质、思想、创作能力是无法模仿的。

每个人的表达,是不同的。

比起为了追赶流量而照搬模板,找到创作者的个人风格,真的重要多了,也难多了。

张楚,珍贵、稀有。

而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寻找自己身上最独特的一面。

摄影 | 高原

流量易逝,风格永存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