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Canon佳能EF-M22mmF/2能拍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01
导读

一是作为佳能 M 系统里的元老,22 饼在很多测评里都被提起,老 STM 马达已经拖累新一代 M 机身的对焦性能。 正是因为 M100 和 22 饼的组合看起来像卡片机,在博物馆、神社、电车里不会被人察觉…

0.00/引子:从适马 45 蛋糕头开始

以前并不觉得沉重的 A7M2 ,经历了卡片机的洗礼,每次出游带不带这个问题,考虑的时间愈发漫长。就在这个风口,适马出了一颗轻巧、造型复古的 45/2.8 。 不过冷静思考一下,鉴于我根本不会用介于 25mm 至 50mm 焦段的镜头,直接购置一颗一年内保守跳水 500 块镜头,的确不合时宜。

不过,补齐焦段的确是个伪命题。

就连我使用了一年多的LX10,泛用焦段还是只有等效24mm和72mm,中间焦距几乎用不到。很多时候,与其拧镜头,不如多走两步。选择广角抑或长焦不再是看得广和看得远这么简单,更多的,需要的是改变画面的透视关系。

(LX10测评点这里)

1.11/序:决定是你啦,M100!

本来我对小体积相机并不感冒,甚至以前购置 LX10 都仅仅是因为补齐焦段。但经历了一年的LX10使用,这次选备机我很无奈把天平偏向了轻巧。

我把甚至目光投向了机身最小巧可换镜头相机的松下 GM1 。 但事实上,老一辈 M43 的 1600W 传感器,素质还不如一英寸背照式传感器,色深和动态范围都只有被LX10碾压的份儿。(反向升级可还行?)

在一顿无谓的乱想之后,两年前在微博里竖的 flag 还是实现了。

作为全球最小残幅机身之一的 M100,虽然波轮仅有一个,但是触屏操作舒适可是佳能家的一贯风格。再者,我有且仅有22饼这一个挂机头可选(套头的素质在 B 站问了阿布后,更加确信 1545 又是个反向升级)。

对此有异议的人可以去怼阿布(误

2.22/破:来自天津风

来自天津风拿到相机的第一个周末就开始计划上街。 作为关西之旅前的最后测试,自然要备足适应条件——如果到了日本相机掉链子,那就是难以挽回的失误了。一是作为佳能 M 系统里的元老,22 饼在很多测评里都被提起,老 STM 马达已经拖累新一代 M 机身的对焦性能。不过幸运的是,实际对焦性能差强人意,连续对焦在不太快的物体上还是比较稳定的。

二是我是否能用习惯 22 饼等效 35mm 的焦距。前面提过,几年前我几乎不会用 35mm 的镜头,即使购置了 1635 ,常用焦段依旧是 16 到 24mm 。

35mm 是广角的终点、标头的起点,也真是因为这样,35mm 便有了赋予照片广度和深度的双重属性。

大概是因为长期使用 1635 的缘故,35mm 不算太陌生了。不过这镜头能否承载关西的随身机重任,只能靠实战来解答了。

3.33/急:关西实战

我持机时不带镜头盖,所以 M100 即使在关机状态,也能在我抬手的一瞬启动并拍照。 这样的拍照手段对相机的自动曝光以及单次对焦都提出了很高要求。不过,22 饼在阳光下的对焦性能异常得良好。经历了头两天的拍摄,之后几天,我拍完后基本上都直接关机,不再回看对焦失误出现的可能性。

不过光线不好的时候,22 饼就开始迟疑了。对焦抽风司空见惯,还有对上焦后又提示对焦失败的操作。

↑你看到的是一张水母照,事实上,M100 怼了 20 张才挑出一张对上焦的

但是,说句良心话,也就海游馆让我吃瘪了。22 饼的对焦的确算不上好,但是也没 B 站 UP 们吐槽得那么差。如果你愿意多花点时间,其实也没有那么糟(不过糟心是真的)。

说句题外话,M100 的宽容度是花时间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啥?随身机靠堆栈提升宽容度?你咋不用手机呢??)。

好端端的日落,天空照样过曝。(鬼知道黄昏上面天咋成白的了) 要知道 M100 用的 CMOS 是 M6 二代出来以前佳能宽容度最高的残幅 CMOS 。最高都这素质,真的不知道佳能用户前几年是靠什么活下去的 。(靠信仰?扯淡,索尼才有信仰! 腹肌南波湾!)

不过,得益于 22 饼的 F/2 光圈,即使在夜晚,只要街灯不是很昏暗,在 ISO100 下也能保证 1/20s 的快门。 算是变相提升画质的途径吧。

上个 动态,为了拍几张日落让我累得半死,M100 却交上了一份意外的答卷——

作为随身机,我就没有把 M100 装在三脚架上的打算,但当我把相机放到护栏上,缩小光圈,小机身天生的防抖优势着实令人惊喜。其实,如果不在意视角的话,旅拍一只 35mm 也许真的打天下了。

4.44/终:总结

正是因为 M100 和 22 饼的组合看起来像卡片机,在博物馆、神社、电车里不会被人察觉,扫街的时候也不再引人注目,我才有了更多的拍照机会。

最后想想,拍照成功的先决条件其实和对焦性能、和画质都未必有必然关系。真要给我一台 A6600 配 24/1.8 ZA ,我也未必旅途中时刻挂手上随便拍。

佳能 M100 整机仅仅 302 克,算上 22 饼的 105 克,也就刚满八两。如果真有个画质重量比,这套组合怕是可以进前几吧? (黑卡 RX1R2 :你说啥??)

上次在 LX10 测评里还在立flag,琢磨着这 M100 的测评也许不远了——现在想想这相机会陪着我到佳能 3200W CMOS 下放给 M300 吧。

感谢遇到你,22 饼。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