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不只是一杯饮料,喝奶茶更是时下年轻人社交的一种方式。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现制饮品门店数已超45万家,新中式茶饮市场规模超900亿元。市售奶茶单价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而奶茶高昂的价格背后的健康问题不断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
福州消保委抽检40款现制现售奶茶
近日,福建省消委会、福州市消委会发布《现制现售奶茶比较试验报告》,试验选取20家现制现售奶茶店的40款样品,对奶茶中蛋白质、脂肪、反式脂肪酸、总糖、果糖、咖啡因、茶多酚等18个项目进行测试。
蛋白质
试验的20个品牌40款现制奶茶中,仅有奈雪の茶、喜茶、小确茶、木森茶、KOI 5个品牌蛋白质含量符合《GB/T 21733-2008茶饮料》规定的奶茶饮料蛋白质含量≥0.5g/100g,29款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均低于0.5g/100g,不符合率达72.5%。
都可、快乐番薯2个品牌4款奶茶样品蛋白质检测均低于0.08g/100g的仪器检出低限,未能检出蛋白质含量。
奶茶里却不含奶,这样的检测结果着实让人大吃一惊。
糖
比较试验中20款正常甜度的奶茶含糖量在21-48g(以蔗糖计)之间,平均为35g/杯。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约25g以下”,只一杯奶茶的含糖量已经超过一个人一天糖的最佳摄入量。
一块方糖大约是4.5克,而贡茶、1点点、都可、奈雪の茶、小确茶、舔杯六个品牌,仅一杯奶茶的糖含量就相当于10块方糖,被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喝到肚子里。
试验还针对不加糖类20款奶茶样品进行检测,有14款样品标称为“无糖”,但经检测,样品含糖量在1.1-5.8g/100g(以蔗糖计)之间,远超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对标称无糖或不含糖的预包装食品含糖量不高于0.5g/100g的规定。
标称无糖奶茶却检测出含糖,随后奈雪的茶对此事回应称,不加糖实为不另外加糖,产品原料本身含糖,无糖奶茶并不代表无糖。
不少网友表示很在乎奶茶中糖的含量,喜欢喝奶茶,但也不想摄入过多糖。
网友评论|来源于微博
脂肪
40款奶茶样品的脂肪含量在3.77-40.63g之间,平均为19.57g,其中85℃珍珠奶茶-超级杯(无糖)、贡茶格雷奶茶(无糖)、85℃珍珠奶茶-超级杯(正常糖)、古茗奶茶(正常糖)4款奶茶脂肪均在30g以上,仅一杯奶茶的脂肪含量已经超过成人每日推荐摄入脂肪量的1/2。如果消费者再添加奶盖,脂肪含量还将大幅提升。
多地消保委发布奶茶消费提示
2017年,上海市消保委选取喜茶、皇茶、贡茶、一点点、COCO、快乐柠檬等27家奶茶店51件奶茶样品进行“奶茶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市面上奶茶店售卖的奶茶多项指标超标不符合健康需求。尤其奶茶中咖啡因含量、糖和脂肪含量等。上海消保委提醒消费者,部分样品咖啡因含量较高,建议儿童、孕妇高血压患者等特殊人群避免过量饮用。
2018年,浙江宁波市消保委对一点点、coco、大保健、澳门皇茶、弥茶等10个网红奶茶品牌共26种奶茶样品进行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一杯正常糖的奶茶中糖含量相当于5罐200ml可乐中糖含量。而某品牌500ml奶茶中咖啡因的含量相当于6罐红牛中的咖啡因含量。宁波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部分品牌的奶茶中含糖和咖啡因偏高,青少年人群不宜长期大量饮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还是要加强运动,在饮料的摄入上也要有所选择。
2019年福建省、福州市消保委选取20家现制现售奶茶店的40款样品进行比较试验,涉及奶茶中蛋白质、脂肪、反式脂肪酸、总糖、果糖、咖啡因、茶多酚等多个检测项目。福州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需要控制糖摄入消费者及糖尿病患者尽量避免饮用现制奶茶。由于奶茶中富含茶多酚和咖啡因,儿童、孕妇、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应谨慎摄入。
奶茶企业亟待诚信经营 奶茶成分亟需公开透明
近几年奶茶等饮品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为买奶茶排队数小时、网红奶茶上百元一杯等现象屡见不鲜。广受年轻消费者欢迎的奶茶,却频频因为奶茶里面没有奶,无糖奶茶糖份较高,含咖啡因却没有标识等健康问题登上热搜。
目前对于现制现售茶饮并没有出台相应的细化国标,进行对比试验的奶茶样品依据的是GB 2760-2014《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T 21733-2008《茶饮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等标准。不少现制饮品经营门店存在公示奶茶成分表标识缺失、未进行消费警示性提醒、“无糖”标示误导消费者、产品健康意识薄弱等问题,更多的是需要行业自律。现制现售饮品从业者应加强对糖、咖啡因、茶多酚等的用量管理,在饮品包装上标注产品成分和用量,并对有争议的成分应做出相关的警示和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