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抢1500名德国战犯,自信科技为什么,苏联呵呵一笑,放出个囚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24
导读

二战前,德国是世界科学的中心,涌现了无数闻名遐迩的大科学家,当年一半以上的诺贝尔奖,都被德国人垄断。二战期间,冯·布劳恩加入了党卫军,为纳粹效力,并研制出了臭名昭著的V-2火箭。 即便如此,冯·布劳恩等德…

二战结束后,美苏这两个政治制度截然不同的超级大国形成了两强对抗的格局。为了证明自己的制度更加优越,美国和苏联在科技、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激烈的争夺,而无垠的太空,正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事实上,太空竞赛早在二战结束之初,就开启了。二战时,世界各国均不约而同进行了火箭以及导弹的研究。

在美国,钱学森、马林纳和帕森斯在导师冯·卡门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火箭研究小组,从而开启了美国导弹研究的历史。而钱学森等人一直进行实验的地方,也成为了美国火箭的摇篮,全球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

一、纳粹战犯冯·布劳恩

虽然美国火箭技术进展很快,不过要说先进,还要数德国。二战前,德国是世界科学的中心,涌现了无数闻名遐迩的大科学家,当年一半以上的诺贝尔奖,都被德国人垄断。因此,德国被称为科学之国,而德文更是被称为科学的语言。

在火箭研究方面,德国有一个世界知名的领头人——冯·布劳恩。冯·布劳恩出身于普鲁士容克贵族,其父是个思想极其反动的农学家。自幼,冯·布劳恩就有相当的科研天赋。在他13岁时就曾发明过 “遥控爆炸装置”,使柏林使馆区发生爆炸。

在大学,冯·布劳恩主修空气动力学,并以优异成绩取得了博士学位。二战期间,冯·布劳恩加入了党卫军,为纳粹效力,并研制出了臭名昭著的V-2火箭。而这一火箭,正是如今洲际导弹的雏形。

在最后的几个月里,德国人共向英国疯狂发射了数千枚V-2导 弹。这种导弹成了德国攻击英国的 杀手锏,英国的防空设施根本无法将其击落。由于当时的导弹技术过于原始,命中率极低,因此V-2导弹所造成的恐慌,远远大于其所造成的破坏。

即便如此,冯·布劳恩等德国精英科学家,仍受到了美国人的觊觎。1945年5月,德国宣布投降。美国立即制定了所谓“回形针”计划,去往德国抢一批重要的“货物”,这些货物不是德国精密的武器,也不是价值连城的钱财珠宝,而是一群“战犯”。

科罗廖夫是个真正的科学家,也是一名真正的爱国者,更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科罗廖夫去世后,苏联广播第一时间、苏联各大报纸均在头版头条报道科罗廖夫逝世的消息。他的遗体被 安放在联盟大厦圆柱大厅供人们瞻仰。次日,尽管莫斯科十分寒冷,但仍有数以万计的莫斯科市民自觉 排成长队来瞻仰这位富于传奇色彩的科学家的遗容。他的名字、他的肖像、甚至他的功绩人们只是在1月 16日才首次听到和看到。

最终,科罗廖夫的骨灰被勃列日涅夫亲自埋在克里姆林宫的墙下,他的英名和贡献,将永远为人类所铭记。

科罗廖夫死后,冯布劳恩再无对手。当他将登陆火星的计划放在尼克松案头时,却被冷酷的拒绝了。宏伟的太空竞赛,最终成了时代的泡影,留下了人类永恒的回忆。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