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生,我悄悄对你说》
作者: 毕淑敏
美好的女生请你慢下来,听我悄悄对你说和暖温煦的警策。不要慌张,生命理应从容饱满,让精神的溪流奔涌清澈。即使此刻你是泥藕,我相信你必将盛开为莲。
蓝天下的女孩儿,在你纤细的右手里,有一粒金苹果的种子,所有人都看不见它,唯有你知道它将你的手心炙得发痛。握紧你的右手,相信它会长成一棵会唱歌的金苹果树。
很多时候给我们的教育理念都是爱别人,先人后己,更多的时候是忘记了自己。而这本书却是告诉我们爱自己,才应该是第一位的。
书中有一篇文章写道:“如果你不爱自己,你怎么有能力去爱他人?爱自己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事情。它不需要任何成本,却需要一颗无畏的灵魂。然而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在经历了童年、少年,直至学业结束,走入社会,结婚生子之后,便开始囿于厨房,围绕孩子为中心,不知自己去了哪儿。
你爱自己吗?如果你不爱自己,你怎么有能力去爱他人?爱自己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事情。它不需要任何成本,却需要一颗无畏的灵魂。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满的,爱一个不完满的自己是勇敢者的行为。
2.
《醒来的女性》
作者: [美] 玛丽莲·弗伦奇
就像《醒来的女性》开篇的主角女性——米拉,她的人生就代表了千千万万女性的遭遇,从小被教育要贤良淑德,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为了找到更好的男人托付终身,如果在酒吧和男生聊天喝酒便被视作淫荡,可能会被抛弃也可能会被性侵,步入婚姻之后要为了丈夫的前途而牺牲自己的一切,然后开始忍受看似幸福实则让自己逐步陷入崩溃的“幸福家庭生活”,最后因为丈夫的出轨而选择了离婚……
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米拉就没有被塑造的必要了,仅仅成为了一个悲剧的承担者,而米拉结束婚姻之后重新进入哈佛大学重新开启了自己的新生命,也因为走出了家庭她有了更多的机会认识周围的女性朋友,从一个遭遇压迫者也成为了见证压迫者,同时在此之间,她又遇到了第二位选择和她步入婚姻的男性,但是这位男性和她结合的要求,竟然是让她放弃外在的一切去做一个全职太太,米拉选择了拒绝……
整部小说也从米拉对自身遭遇的叙述变成米拉身边那十几位女性朋友,她们各自生命遭遇的集结,让各种社会存在,各种社会背景,处于各种人际关系中的女性将她们各自生命中黑暗晦涩的一面,通过文字的渲染过分真切甚至过分残酷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仿佛她们就是我们的母亲和长辈,是我们的姐妹,身边的朋友,也是你我自身。
本书写得极为坦诚,没有结局,没有结论,作者只是在漫长的叙述中不断追问,不断思考,并邀请读者参与其中。读者犹如跟随米拉一起踏上找寻自我的旅程,期间会遭遇艰难险阻、悲伤绝望,也会看见曼妙风景,相逢柳暗花明的惊喜。那一次次内心深处的冲击与涤荡,或早或晚会让你收获一颗属于自己的果实。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女性写给女性的书。唯有女性才会如此耐心细致地打量、倾听彼此,理解彼此心灵深处的痛楚,给予彼此最深切的关怀与陪伴。作为女性,你无法错过,也不该拒绝这样一个审视与思索自身处境的机会。
3.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作者: [俄]茨维塔耶娃 等
这是一本集合了众多诗人写的情诗集。而每首诗后都有这样的对于此诗人的相关介绍,让读者在此背景下更易理解这每一首诗。这样的结构设计得很好。排版简单,精致。
书名《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即为其中的一首诗,茨维塔耶娃的——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这样直白的话语,让我觉得,既喜欢又欢喜。不用猜疑,不用暧昧,不用尴尬,就这样说出口,如果被对方也喜欢,那是多么幸运和幸福啊。
整本诗集分为八章,每一章前有一小段诗语的引言,都那么惊艳,让人想读下去,也让人觉得读下去很期待,很美好。
茨维塔耶娃对待爱情的态度,为后来人留下珍贵的模板。起初稍显浓烈,“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借小镇风光表现对未来无尽的期许,与之相对应的该有张爱玲在《爱》那个小故事中提起的“噢,你也在这里吗。”轻描淡写,又淋漓尽致。
而中段一句更为写意,“此刻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黄昏、笛声、郁金香,景致铺列得当,以退为进地爱的迸发方式,有同时代茨威格笔下《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做照应,我爱你与你爱不爱我这二者,在他们心中毫无关系,喜欢一个人是很私人的情绪,特别是在小镇最美好的风景下,任何多余的苛求都是不该被在意的。
中段末尾火炉的呈现是常见的温馨意象,叶芝有句“在炉火旁打盹”就是其中之一,慵懒惬意正对着爱到深处不自知的欢愉。其实叶芝另一句更让我喜欢——以往的全部岁月,其意义就在于为了这短暂几天而等待;今后的漫长生涯,将是为这片刻的光阴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