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说2019》_国剧光影40年,敢问来处_方知出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50
导读

导读:或许和电视剧本身的意义一样,纪录片《剧说2019》想记录的,是时代,亦是温暖。今年十月,湖南电视剧频道、芒果TV同步播出的纪录片《剧说2019》,带着对中国经典电视剧几十年变化的回顾,来到观众面前…

导读:或许和电视剧本身的意义一样,纪录片《剧说2019》想记录的,是时代,亦是温暖。

文 | 杨昕

八十年代,中国人民进入“追剧”时代,电视承载了太多关于思想和文明的意义。今年十月,湖南电视剧频道、芒果TV同步播出的纪录片《剧说2019》,带着对中国经典电视剧几十年变化的回顾,来到观众面前。

它的讲述,是关于热爱。没有过多华丽的铺陈,由国人专属的追剧记忆延伸开来的《剧说2019》,选择用最朴实的语言,带来最深的讲述。

已经在人们心中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典剧作,如何增添新的诠释?从故事的挖掘,到叙事的考量,再到主题的深化——《剧说2019》试图提供新的视角,从创作的侧面,实现对中国电视剧的回顾,其诚意可见一斑。

敢问来处:

记录国剧40年筚路蓝缕

“一台摄像机,拍出82版《西游记》”是摄影师王崇秋的人生标签。而不为观众熟知的是,中国版《西游记》的促成,其实是引进日版《西游记》后,日版剧对原著解读不到位引起观众强烈反应的产物。就是这些穿插于电视剧创作中的三两小事,经由一个个“电视人”的讲述,构成了《剧说2019》。

《剧说2019》的好看,首先是故事的好看。

《踏平坎坷成大道》中,我们看到经典名著电视改编,在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之下的披荆斩棘;《千万里我追寻着你》是关于扎根生活、反映时代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开拓,诉说从典型到百姓题材的演变;《英雄年代》中,记录了导演张纪中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雄侠义;《我的主题曲》则用歌曲唤起另一个维度的追剧记忆。

每集十几分钟并不长的记录,从典型化的英雄叙事,到现实主义风格日常叙事,再到将家国情怀融于大山大水的豪情侠义,几个里程碑式的电视剧作品台前幕后的记忆串联,实则是中国电视剧成长道路的探索与演变。

《剧说2019》的动人之处,除了标志性意味的选题切入,还有支撑纪录片结构的情感内核。将时代脉络蕴于个体人生经历的讲述中,《剧说2019》的表达,亲切、平淡而真诚。

随着纪录片娓娓道来的,是王崇秋、杨洁夫妇对西游文化不余遗力的精神传播——有共同克服困难、打造佳作的同志情谊,也有丈夫对逝去妻子、青春岁月的一往情深;是编剧王小平与导演郑晓龙在未名湖畔的邂逅——皇城根下长大、旅居美国的切身经历赋予他们极具“京味儿”的灵感来源;是金庸与张纪中的不解之缘——“一块钱版权”和八部金庸电视剧的合作,蕴含的是艺术创作者的惺惺相惜。其中流动的情感涓流,让纪录片既有电视行业拓荒的“刚”,又拥有深情脉脉的“柔”。

具备了坚实的故事内核,纪录片如何说好故事?《剧说2019》给出了标准的电视语言表达。流畅的镜头运动,细腻的配乐铺垫,恰到好处的解说——《剧说2019》的制作特质是“稳”。

富有意境的延时拍摄表现光影流转,俯瞰山河壮丽的高空航拍,工作环境的真实纪录,捕捉细微神态的抒情化特写……既有俯瞰全局的大气,也饱含着微小的感动。故事的叙述,借讲述者之口,在自然时间顺序中,穿插延伸出一个个小故事,不同时空的人物通过共同记忆、影像资料实现情感联结和时空对话。

《剧说2019》幕后工作照

从纪实出发,以情感触动,用艺术表达——《剧说2019》书写出了中国电视剧几十年鲜活的时代小传。

方知出处:

经典纷呈,承载精神传承

“艺术总得往前发展,但是它得有根基。”82版西游记的造型师王希忠谈创作时,眼里泛着点点泪光。“剧”是载体,用经典电视剧片段唤起的时代记忆和内心澎湃,服务于纪录片的主题表达,剧中人和剧作人的精神才是纪录片真正的讲述者。

求本溯源的《剧说2019》,最终落点是对经典传承、静心创作的行业思考和文化呼唤。而这份精神的传递,在片中的实现,是在与受访者的对话交流中的自然流露。

“电视”——这个让无数人心潮澎湃的词,在不同的年代,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对王崇秋,电视是“西游”精神的不畏艰难,以及与妻子杨洁并肩奋斗的安心;对王小平、郑晓龙,电视是无限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对张纪中,是剧本不够到位,绝不开机的宁缺毋滥;对韩磊,是对优秀电视剧音乐的竭力争取,和录音时火花迸发前的潜心等待。

观众看到的电视精神是多维的,却无不传递着同样的坚持和热爱。他们在电视剧行业中摸爬滚打积攒下来的切身经验,是指引年轻一辈砥砺前行的明灯,勾勒出中国电视剧得以坚实前行的未来出路。

故事背后的故事

作为中国电视剧的探路者,零片酬应邀拍摄的行业引领者们,在面对这个诉说中国电视的纪录片的时候,依旧保有认真的专业态度。《剧说2019》拍摄过程,点滴间尽显受访者的匠心。

王崇秋受访时,拿出了为接受采访特意准备的灯光设备;一到家立即接受专访的郑晓龙,刚刚为了电影新片的后期制作熬了一宿;正值工作最繁忙周期的韩磊,在录音、演出连轴转,平均每天只睡4-5个小时的情况下仍然耐心接受采访;专门撰文、转载对节目进行述评的张纪中、王崇秋,倾诉着电视人的情怀。

《剧说2019》的导演团队大都是年轻的90后,甚至95后。他们在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对文本几易其稿,对画面精雕细琢,也体现了新一代电视人应有的担当。而当他们直接接触到老一辈剧作人之时,有感动,亦有传承。

王小平、郑晓龙夫妇正投身于《北京人纽约客》的筹备中,希望记录改革开放四十年出国大潮的新变化;张纪中说“武侠是成人的童话”。电视剧在不断前进,他们却仿佛永葆活力,与时俱进的创作思考折射出的,是初代电视剧人对电视剧的热爱与初心。

奋斗在中国电视剧第一线的从业者们用多年来的身体力行,记录时代面貌,将精神“身教”。而《剧说2019》通过纪录片的方式使这种“人生贵在有追求”的价值观得以言传。

不华丽,不喧闹,却以精神的厚度拨动着观众和从业者内心最柔软的土壤。它不是慷慨激昂的讲演,反倒像是一个又一个长者的真挚分享。或许和电视剧本身的意义一样,纪录片《剧说2019》想记录的,是时代,亦是温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