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巨头纷纷推迟入郑,是他们集体失明还是郑州不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26
导读

其次是郑州所谓的虹吸效应,仅仅停留在河南境内,而对于靠近邻省的三门峡、信阳等城市,郑州的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不如西安、武汉。 作为文化、经济、交通等全方位类似的兄弟城市,西安同样是把郑州的商业甩开5年…

撰文:佩奇 美编:刀妹 校对:紫藤

因为工作原因,佩奇前几年几乎走遍了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同样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要经常往返于各大商业、商务、景点等人流密集区。

特别是宜家、盒马、银泰、罗森、龙湖、恒隆、新鸿基等商业品牌更是因为其独特魅力成为我重点关注的对象,而反观郑州,不仅是互联网沙漠,同样是优质商业业态的沙漠。

已经在全国各大主要城市计划开二店、甚至三店的宜家,在今年中旬刚刚在郑州开业。

从2012年官方首次接洽、2015年敲定地址、2016年签约、2017年摘地,再到建设期并与2019年开业,郑州人像大户人家娶媳妇一样,费了老鼻子劲才把宜家“请”进郑州。

那宜家过后,下一个可以引爆郑州商业的IP又是谁?我们拭目以待。

1

1000万、1000平方公里、1万亿

2019年的郑州,很不一样,其中有三个数据被大家津津乐道。

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建成区面积突破1000平方公里、GDP突破一万亿。三个看起来已经让郑州妥妥迈入二线城市行列的数据,其实个中另有玄机。

首先是人口1000万的背后,是包括巩义、登封、新密、中牟、新郑等周边县市,郑州“一主一城”加起来的常住人口大约不足600万。

▲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局

其次是郑州所谓的虹吸效应,仅仅停留在河南境内,而对于靠近邻省的三门峡、信阳等城市,郑州的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不如西安、武汉。

为什么要说这些,因为数量、人口流量是消费的基石,消费首先要以流量和数量为基础,随后在基数当中创造鹤立鸡群的高端消费。

特别是在与周边省会、二线城市的商业横向对比中,郑州毫无疑问的落在下风。奢侈品专柜的数量,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商业能级和消费水平的标准。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正弘城没有开业之前,郑州奢侈品门店或者专柜数量为18,同时期成都有57个。而要知道,正弘城一层大部分专柜定位也只是“轻奢”,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高奢”奢侈品。

作为文化、经济、交通等全方位类似的兄弟城市,西安同样是把郑州的商业甩开5年有余。

在建第二家宜家荟聚、西安SKP、西安曲江大悦城,永旺、更有最近签约小雁塔太古里;除此之外,7-11首店、盒马鲜生、外婆家、GAP等再常见不过的品牌和业态均已在西安落户。

▲西安大悦城

再对比人口数据,陕西人口不足4000万,西安常住人口也仅仅是与郑州持平,这怎么解释?

难道是一众外资、港资商业都看着郑州这座巨大的蛋糕,而不分食?

2

先天不足还是后天乏力?

在商业方面,郑州显然还很落后。这个落后首先是数量,其次是质量,而质量的基础就是要有数量。根绝可靠消息对于郑州、西安、武汉三城市商业物业对比的情况显示如下。

也就是说,无论是存量还是未来的增量市场,郑州是全面落后的。

当然,商业业态只是冰山一角,同时还有酒店业、总部经济、大区总部等。比如,丽思卡尔顿、斗鱼、小米等均选择其他大区中心城市而非郑州。

万科进驻沈阳、武汉均超过了15年,而进入郑州要从7年前的万科城说起;万达广场、碧桂园河南区域第一项目均选择进驻洛阳而非郑州......

如果一家企业不选择郑州,也许是这家企业没有眼光,但是如果这个业态或者行业都不选择,那会不会是郑州出了问题?

首先郑州的地位不如西安、武汉,不是副省级城市,也不是大区中心。

商业在布局的时候都是优先布局大区中心,其次才是次中心,郑州不是大区中心,自然会在这方面吃亏,而这些资源的积累,并非朝夕间可以解决的事情。

其次不得不提及一下郑州的消费水平,从畅销的刚需房就知道,郑州目前整体还是个刚需市场,吃饱穿暖之后,才会有更深层次的消费需求,加之高房价和较低收入,商业并没有更好的孕育空间。

最后就是郑州的营商环境,从丹尼斯、新田等地头蛇制霸郑州商业,再到省市领导内部任用,郑州需要外部势力注入新鲜的血液,更需要港资、外资的涌入来革新郑州商业格局。

3

郑州商业出路在哪?

研究西安、武汉,其实只是为了找寻郑州的不足,特别是对于佩奇而言,生在郑州,长在郑州,爱之深,自然责之切。

目前郑州整体格局上已经形成了两大商圈:二七商圈、花园路商圈。

存量市场已经成型,也不再赘述,郑州未来的商业格局或者说商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一个是北龙湖附近,另一个是高新区商圈。

室内马场、情感寄托式体验书店等沉浸体验式商业将成为未来美好生活的方向。特别是高新区,承载了郑州未来商业的红海。

高新万达、保利商业、正弘汇、朗悦商业等商业均会在未来3-5年入市,高新区有望成为郑州第三大商圈。

而商业当下面临的问题,当属电商的冲击,原有的传统商业体已经举步维艰。

电商永远打不过实体。实体店的体验式和沉浸式是电商无法比拟的。

比如目前的天津大悦城,五号车库和企鹅公社,是年轻人创新的产品,90后年轻人十分喜爱,争相去之,包括苏州的诚品书店。

郑州商业需要进化需要创新,商铺规格设备规划都落后很多,我们需要生态化、体验性的商业业态出现,为何现在近郊随便建个古风小镇,人山人海,袁家村即是如此。

▲十一期间的袁家村

人们是去消费时间、空间,并非只为买东西。这个空间一定要是独特的,可体验式的。

街区主题化、购物场景化、电商体验化、消费综合化、科技潮流化五大要素,不能模仿雷同,要走出郑州商业特色,是对开发商更高的要求,也是商业自救。

比如已经建成二环支路瑞光创意工厂、经开区彩红盒子,还有即将开建的星河二砂项目,都是“体验式”为主的业态类型。

下一个引爆郑州商业的会是谁?是恒隆?太古?中粮?还是瑞安?

一切都是未知。

关于郑州商业的窘境,我们困惑的很多,很多。

到底是因为郑州人没钱?还是不舍得花钱?还是审美品位不行?

都是谜团。

不论怎样,祝福郑州,祝愿郑州商业蒸蒸日上。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