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全国文明城市中的28个省会(首府)、副省级城市2018年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银川市测评成绩未达到70分,被停止全国文明城市资格一年。
3月22日,银川市举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认真查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明确整改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
4月11日,银川市对在创建过程中工作不力的20家单位予以通报批评,责令向市委、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并对51名责任人追责问责,市委、政府通过媒体向市民公开道歉。
同日,银川市向市民发出倡议,号召大家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支持、参与、宣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积极贡献力量。
号角吹响,一场坚决打赢文明城市创建整改的攻坚战拉开大幕。
城市建设:以未来眼光“修城”
针对测评中暴露出的城市建设管理的短板弱项,银川市以问题为导向,逐一把脉治理,从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到交通基础设施补齐完善,从全面优化公共服务水平到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等,努力寻求破题。
“群众需求和满意度始终是第一位,换位思考后,为我们工作打开了新思路。对城市的建设规划,不仅要管当下,还要管未来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沈爱红说,对城市的有效治理,不仅是对规划的进一步完善,还给未来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和空间。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成为银川要补的“第一课”。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外围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启动,3年内将完成保护区及外围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并建立长效机制;银川市水系3年连通规划方案出台,滨河水系扩整连通、西南部防洪排水等湖泊湿地恢复整治工程相继实施,水体流动不畅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针对城市河湖沟渠两岸绿化景观档次参差不齐、水体不清、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银川市提档升级制定了分期实施计划,着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驳岸景观。一方面,对河湖沟渠两侧及周边景观绿地进行精细化养护,通过优化植物配置、丰富植物种类、树木造型修剪、沿街种植露地花卉等措施,打造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另一方面,全面落实河长制,重点开展污水源头排查、水质监管监测,对水域水草进行清理,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体。实施驳岸亮化工程,为市民夜间游园提供方便。在居民区密集的地段合理增设健身步道、公共卫生间、休息座椅、垃圾桶、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对损坏或老化的健身步道等设施进行维修。漫步在典农河水系景观公园,居民吴成敏说:“就像自家后花园又装修了一样,水清地绿人心情就舒畅,休闲健身两不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享受。”
按照3年内达到“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规划目标,银川市高标准规划实施小微公园建设,打造一园一品、季季有景的生态园林景观,让家门口的小微公园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完善的道路交通设施是市民获得感的“加分项”。针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路网等级不合理的问题,半年多来,银川市大力推进城市主次干道新建及改造工程,完善城市路网及配套基础设施,着力在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和提高路网连通性、通行效率上下功夫。强化公共交通建设,结合实际需求设置过街天桥,加大投放新能源公交车,优化公交站点设置,加强公交换乘设施建设。提供便捷出行的同时,也对安全做了细致的考量,增设了人行道、骑行道、公交专用道、公交港湾等。
市容市貌:以绣花功夫“美颜”
背街小巷一直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难点,如何让“看不见的角落”变成“看得见的风景”?打通“痛点”,即能破题。
48.89万平方米的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路面、人行道砖被修复,破损的1.15万个树框、3000多个下水井盖井箅、电表箱等基础设施被一一修缮。“以克论净”,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标准量化到以克为单位,市区主干道路按照每平方米尘土不超过5克、保洁频次定时在5分钟左右、可视范围内烟头不超过5只、全域无垃圾的“三五一无”标准进行精细化“美颜”,让全天候、立体化、无死角的深度洁净模式覆盖城乡成为常态。
如果说“以克论净”是为背街巷“洗脸”,文化元素的植入,则赋予了这些背街小巷“返老还童”的力量。
昔日被马路市场拥堵的金凤区西门巷,“文明十二时辰”“解压漫画”“记忆中的童年”等五大主题手绘上墙,怀旧感与时尚感并存;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兴庆区文艺巷,30多年房龄的老房纵贯两侧,但正是这份历史感,让手绘的老银川百货商场、杂货店、裁缝铺、“将青春进行到底”的黑板、往返于友爱车场和八一车场间的102公交车等影像,让人流连忘返;西夏区的丰安巷、兴庆区的敬德街,这些整治后的背街巷告别脏乱差,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这些改变,留住的是时光,点缀的是城市,美化的则是每一个人的生活。
“小街巷改造,硬件提升仅是基础,只有真正融入文化底蕴,才能触及到街巷的灵魂,与人发生互动,并为大众所爱。”兴庆区解放西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小芹说。
每条街巷的整治都有不同课题。脏乱差、马路市场、违规停车场、窗改门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等,曾是金凤区宜居巷的“标签”。“这里商铺众多,安置了近万名失地农民,整治难度非常大。”居民马彦龙在此住了16年,深知改变不易。今年7月起,金凤区多部门联合对宜居巷集中整治。
40处临街居民楼“窗改门”被拆除,铺设800米彩色慢行步道,施划机动车停车位155个,安装智能健身器材等,小巷焕然一新。“在整改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以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上海西路街道办事处银新苑南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陈旭萍告诉记者,小巷要想一直“美下去”,就要让“美”变成常态,住在居民心里,大家不忍破坏它。“宜居·时光里”应运而生,从宜居巷一路走过,“小巷书香”“生活有道”等18个特色板块,用新旧街景的对比照片,带大家穿越时光,沉浸在小巷故事中。一旁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驿站,为市民提供了许多便民设施。如今,宜居巷已成为金凤区整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示范街区,受益群众超过3万人。
“我们要用整改创建的实效,赢得市民群众的理解支持,真正实现由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转变。”银川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记者 徐佳敏)
(责编:高嘉蔚、贾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