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为什么网红越来越多,演员却没戏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53
导读

可能,它不够艺术,不够精致,但它满足了我们对认识真实故事和人物的渴望。 千万别等着观众被其它“真实”内容满足了,自己还沉浸于“不真实”的创作习惯里不求进步。 当明星经纪团队都在给TA营造最美最帅…

世界在变“短”。

今年3月,QuestMobile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每月有8亿人观看短视频。

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数据有所贡献。

就连电视剧的忠实观众中老年人们,也对抖音、快手等欲罢不能,比如我妈。

戏精牡丹

与此同时,影视行业走向寒冬。

《演员请就位》里,资深老演员、实力新演员都纷纷表示,好长时间没戏演。

今年9月,第一财经报道说,影视公司市值平均下跌72%,影视行业倒闭潮愈演愈烈。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从爱追影视剧的观众,变成短视频的重度使用者呢?

为什么“短视频博主”、“KOL”,网红会抢走明星演员的不少风头呢?

除了2018年一系列风波,导致影视行业资本大退潮,从业人员(导演、演员等)开工机会大大减少这样的不可抗力因素外,我想,原因可能还有以下几点。

0 1

剧集节奏太慢

没有精彩的剧集、作品,演员怎么可能脱颖而出?

可现在不少国产剧,废话连篇,情节拖拉,家长里短,没完没了,2倍速播放真的都不够用。

相反,很多剧情类的短视频,一分钟都能让人跌宕起伏,趣味盎然。

——我当然不是说短视频没缺点,确实其中也有不少有焦虑营销,内容低俗,哗众取宠的嫌疑,更有很多网红因此被封禁。

我们习惯了快节奏,也习惯迅速吞下大量信息,越来越难忍受缓慢的节奏。

七舅脑爷

长片,不是天生就慢的。

《西游记》第一部25集讲了25个起承转合的完整故事,每句台词,每道风景都指向故事本身。

以前TVB的武打片,全是凛冽的节奏,快意的恩仇。

慢镜头决不随便用。

美剧,废话少,信息密集。

倍速播放的话,有可能字幕都看不过来。

《演员请就位》每个片段10到15分钟,可能因为剧本凝练,我基本都是全程注视,情绪紧绷。

比如,最新一期,陈凯歌的《四个盲人》,主题完整,层次丰富,台词没一句废话,全部服务人物,四个人物性格鲜明、动人。

这段戏要放到有的电视剧里,可能会被拍成1集、2集……

为啥要做那么长?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拖长集数,拉慢节奏的行为,透支了观众的信任和期待,最终他们必然会用脚投票。

0 2

不真实

赵薇在自己导戏和点评其它组作品时,都反复强调一个词:“真实”。

人物,是不是真实可信?

布景,是不是真实到帮助演员、帮助观众去相信?

故事,只有真了,我们才会哭、笑,才会欲罢不能。

短视频博主来自各行各业,分享的就是自己亲历的人生故事,说服力强,感人泪下。

他们的低成本制作,让他们更注重最核心的内容本身,粗糙的环境还有效拉进了与观众的距离。

papi酱早期,房间那么简陋,布景几乎为零,却让我们很快进入情景,想听她说话,和这么个逗比“交朋友”。

有的博主,用脑洞大开的创意,借助道具创造了新的“真实感”。

比如快手小哥的土味儿维密秀。

人类喜欢故事,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要观察、体验别人的生活,从别人身上获取能量。

短视频刚好用最简单的方式,带我们去进入另一个世界。

可能,它不够艺术,不够精致,但它满足了我们对认识真实故事和人物的渴望。

当然,真实不是只有一种。

优秀影视人才凭借精湛的技巧和大型合作重新构建出的时空,也会形成艺术上的高度真实,感染观众。

比如《霸王别姬》对戏班子文化和大时代背景的准确提炼和还原;

比如《少年的你》对校园霸凌问题和高考流程的深入呈现;

比如TVB的职业剧对警察、法医、律师、地产、公关各个行业细节知识的调查研究……

不要脱离生活逻辑而写剧本,不要脱离塑造人物而飙演技,不要脱离讲述故事而堆特效……

千万别等着观众被其它“真实”内容满足了,自己还沉浸于“不真实”的创作习惯里不求进步。

0 3

审美单一

造星工业的审美取向很单一。

女性要又美又瘦又年轻,男性无论型男、大叔还是小鲜肉,都得是这个类型中超帅的那一个。

有限的偶像类型,完全不能满足我们的心灵需求和文化价值观的进步。

观众越来越想看到“真实”的人,而不是美轮美奂,高高在上的完人。

当明星经纪团队都在给TA营造最美最帅的人设时,观众注意力光谱上大面积的空缺位置,被野心勃勃的短视频博主们瞄准、抢占。

网红都是网红脸吗?不是的。粉丝追星只看长相吗?不是的。

辣目洋子,成为胖女孩的代表,这两年正以谐星面貌进入主流娱乐圈,她的粉丝就爱她“我最美我最high”的一脸自信。

Vlog博主竹子,以现代女性独立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态度,受到大量女性观众的喜爱。

相对而言,影视作品中传统的女性观还是占很大一部分,海清在First青年影展上说,中年女演员能演的角色太少。

《受益人》中柳岩表现非常优秀,可惜故事对她角色的设定却是,她因为自己不能怀孕而自轻自贱。

这都9102年了。

爆款综艺《奇葩说》走红的现代女孩,是马薇薇、范湉湉、邱晨、詹青云……

表面上看,她们不是女演员的同类竞争对手,但一个人能追几个星?如果有了更深得我心的博主,哪里有时间去关注同质化严重的新演员?

不能否认,也有很多明星演员,继续发挥着魅力,比如张曼玉、梁朝伟、周迅……

口碑长存,是因为有说服力的作品,因为精彩的角色。

可惜,时代变了,现在,很难再有一段故事,击中一代人的青春,让一代人把自己代入故事里的角色,记住那个演员的名字,视TA为巨星。

“巨星”曾经坐拥的观众注意力,很大一部分被分散到各个领域的网红和博主身上。

这种情况,不仅华语娱乐圈如此,欧美也一样。

YouTube首席商务官、Netflix前内容副总裁罗伯特·金奇尔在《订阅》一书中列出《综艺》杂志的调查结果,美国高中生最喜爱的名人,前六位都是YouTube博主。

也就是说,他们超过了霉霉,约翰尼·德普、莱昂纳多等大牌明星。

这个时代,人人都能创作,人人都在争取用户时间、注意力。

这个时代,年轻演员要立住,也许是深挖自己的潜力,寻找和塑造更真实更有特点的角色。

我们的影视创作,角色能不能丰富点,审美标准能不能丰富点,女性形象能不能也先锋点?

不然,演员,真的可能会淹没在草根KOL辈出的内容海洋里。

0 4

独创性

影视工业流程复杂、分工精细,大多数演员都不参与剧本和剪辑的创作。

演员日渐专业,也日渐依赖大型合作流程,没有太多机会自主创作完整故事。

短视频博主,多是小团队或MCN公司(多内容平台)运作, 博主本人直接参与前期策划,给作品打上浓浓的个人烙印。

有的博主,甚至一个人撑起一档节目,身兼编剧导演摄影表演剪辑多个职位。

李子柒

网红博主每天的工作,就是“做作品”,运营作品。

而职业演员,却常常不得不“等作品”。

多,虽然不代表好,但艺术需要磨练。

实战经验,让短视频博主的创作能力不断成长,越来越会讲故事。

就算网红们的制作工艺远远比不上专业剧组,表演上的专业性也比不上职业演员,但他们和观众互动交流,抓住内容的本质,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在激烈竞争中迅速成长。

曾出品过HBO剧集,获过奖的电影制作人凯西·内斯塔特,后来成了YouTube著名网红,他说:

“观众不会在意你是谁……成功属于能够满足观众观看需求的人。”

内容为王,权威被消解,观众喜欢有趣的人。

在观众有限的人物记忆中,网红,正在一步步占据明星原本拥有的位置。

那普通年轻演员该怎么办呢?除了常规的影视项目,还能做些什么?

前辈们已经给出了一些样板。

袁泉,耐得住性子打磨技艺,把自己扎根在了演员身份最纯粹的土壤,话剧舞台。

罗志祥,自2013年起参演星爷作品《西游》、《美人鱼》,喜剧才能大爆发。

到了抖音,每日推送都是沙雕老铁的节奏。

郭冬临的暖男先生系列短视频,完全把小品和喜剧的精髓融入了1分钟内容的语言,这届网友爱死了。

我相信,就算罗志祥、郭冬临是素人,以他们的段子创作才能,也一样能在短视频时代火起来。

事实证明,讲故事和塑造人物的核心并没有改变,专业人士搞起短视频,网红也会倍感压力。

毕竟,Papi酱、辣目洋子、戏精牡丹,这些头部网红也都是科班背景。

我当然不是主张所有职业演员都去做演员之外的事情,但,演员如果有自主创作故事的能力/班底,无疑能为成功增加筹码。

实际上,演员、网红越来越没有绝对的界限。

罗志祥,是明星、演员,也是短视频红人。

papi酱,头部网红,现在经常上节目,和各种艺人合作。

范湉湉,从奇葩说出来之后,一直努力实现演员之梦……

未来,将是一个跨界竞争的时代。

未来,观众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投票器就是电脑、手机……

谁会赢?

顺势而为者。

参考资料:

https://yicai/news/100340024.html

finance.sina/roll/2018-12-27/doc-ihqhqcis0796515.shtml

顺势而为者,赢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