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比想象的更不需要社交|反馈实验00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44
导读

在2018年4月的时候,我从moment of screen time这个app上了解到,自己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在7小时以上(那时苹果还没有自带屏幕使用时间这个功能,现在要监测更方便了),碰巧又正在上李…

打算在自己的公号上新开一个系列,也叫“反馈实验”

这个tag的设定是模仿李松蔚的公号来的,他经常会收到一些私信求助,最开始的时候他用精神分析的方式做简单的回答,对不了解或者不接受这个学派观点的人来讲,看着简直就是抬杠,然后有人建议他说那就换种形式,做有反馈的问答,于是就有了“反馈实验”系列

这个模式是在接到求助私信的时候提供系统式的干预策略,提出可行性建议,但出发点不是作为正式的心理咨询师的建议,提问者可以参考、可以采纳,愿意的话,在一段时间后还可以给反馈

这个模式很有意思,他让建议和改进形成了闭环

当你遇到所谓的瓶颈或者困境或者只是想“be better”的时候,会不会主动去做些什么,做的过程中会不会遭遇突变,能不能顺利应对,最后是成功突围呢还是深陷泥潭,亦或者,在最开始的时候你就没用任何一种方式做一下挣扎

总之,结果不一定是好的,但任何一种结果,都是反馈

于是,我想试着把这样子的思想实验搬到自己身上,以满足科学的探索欲(?)

“反馈实验”这个系列会记录我的灵光一现,以及在灵光闪现过后更长一段时间里我的操作反馈,它们或好或坏或直接鸽了,Anyway,我还是想做做看

如果你也想加入我的反馈实验,可以在我的公号后台留言,有我微信的话也可以直接私聊我,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也可以在公号里把你的反馈贴出来

这次的实验源起一年半前

在2018年4月的时候,我从moment of screen time这个app上了解到,自己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在7小时以上(那时苹果还没有自带屏幕使用时间这个功能,现在要监测更方便了),碰巧又正在上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了解到“你不注意自己的注意力,那就等着你的注意力被各种社交娱乐app像割韭菜那样割掉、然后被卖掉吧”,于是萌生了【关闭朋友圈】这个念头

在2018年6月的时候,我在公号上写了《逃离朋友圈》,算是把这个思想实验做了个对外公告,顺便简单记录了下过去2个月的心路历程(原文附在文末的链接,感兴趣可以点开看下)

现在一年半将过,【关闭朋友圈】这件事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再正常不过,成了我的日常,也算是尘埃落定,所以这次的反馈实验就记录下这件事好了

在6月正式公告之后,我在2018年的9月、10月和12月各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分别是中秋秀猫、怀念金庸,以及年终感悟

现在想来其实都是可发可不发的内容,但处于要关不关的纠结期的时候,总是很难一下子适应的

依稀还能记得发这些内容时的心态——

  • 中秋秀猫:求表扬求夸,看我猫多萌啊多可爱啊我多会养啊,你们快来夸啊!大概跟秀小孩的一个心理;
  • 怀念金庸:因为我是看着TVB的金庸剧长大的,所以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真的震惊和遗憾,也算是在朋友圈求共鸣和抱团互相安慰的心态吧;
  • 年终感悟:标记一年的高光时刻,仪式感的存在(这个今年和以后的每一年也都会保留)

除了最后一条的出发点是给自己一个交代(顺便公示给社交圈)之外,另外两种的本质其实都是通过自我暴露来迎合社交需要,无论这种暴露是通过正向的美好的生活展示,还是通过悲观的负面的情绪表达,说到底都是在向外寻求一种肯定

我看过很多建议人们关闭朋友圈的文章,出发点是你看到的朋友圈是别人精心经营的高光时刻,当这些高光时刻汇总到一起的时候,你会产生一种“别人过得都那么好,只有我这么惨”的心理落差,但这只不过是幸存者偏差的假象

这个出发点有点类似于防御机制,通过隔绝可能存在的伤害来保护自己

但问题是,它忘了人是自带八卦属性和社交需求的,如果仅仅是因为“怕被伤害”关了朋友圈,不用多久就会因为“怕跟别人脱节”重新点亮朋友圈的按钮,这也是我第一阶段关闭失败的原因

你会好奇别人过得怎么样,也同样希望别人羡慕你吃得好喝得好过得好

你朋友圈收到的每一个赞每一条评论,都在提醒你你是被看到的,是被认同甚至是被羡慕着的,当某条朋友圈被点赞超过上百次,你就没办法再回到发出的内容得不到回应的状态,于是只会比之前更焦虑、更频繁的打开和刷新,然后时间就在无意义的点击、下拉、再点击、再下拉中过去了

后来我能成功关了朋友圈,也跟想明白了这件事有关

以上,当然是鸡汤式的说法…真实的原因是,当关闭一段时间朋友圈之后(大概1-2个月吧),因为大数据或者什么算法机制,或者压根就是你被众人遗忘了吧,你发出的内容不再容易被你朋友圈的每个人看到,直接后果就是,没什么人给你点赞啦

因为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反馈和认同,本来发一次的间隔时间就长,现在更加没什么想发表的欲望了

等到间隔期越来越长、长到自己都快忘了还有这么个事情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没人真的好奇你过得怎么样、原来点赞只是社交礼仪、原来没有这些赞自己的日子也是照样过,只是现在多了是选择继续自我曝光还是继续悄咪咪过自己日子的自由

进入2019年之后,我再没发过任何一条朋友圈

之前有朋友问过我,你不想在朋友圈浪费时间不看就是了,需要这么大张旗鼓的吗?

需要,太需要了,因为我对自己的自制力太有逼数了。说是不看,过了三分钟热度以后绝对崩不住,最开始关的时候就跟戒毒似的难受,还要特地点击打开朋友圈的按钮来过这个瘾,让我不关还要不刷,没可能的

被问到最多的还是,关了之后你就不怕跟其他人脱节、没有共同话题吗?

怕,当然怕,当我们面对未知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怕,但权衡利弊之后我还是决定试试,这才有了现在对这个问题的肯定回答——不影响、不脱节、也不会没有共同话题。

没人在朋友圈给你布置工作,所以不影响工作的推进;客户没有因为你少点个赞就不再找你;至亲好友人生的重要时刻你都会在现场参与,或者被单独告知,闲杂人等的不知道也就不知道了。

也有过“滞后”的时刻,几次都是发生在工作场合,跟同事闲聊的时候听说谁谁订婚了或者谁谁生了个男孩女孩,随口一问“什么时候的事”都会被告知说“人家早就在朋友圈发了啊”,“噢~~”一声作恍然大悟状之后解释说“你知道我很早就关了朋友圈了”,完美解决

关朋友圈一时爽,一直关着一直爽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