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普汇天成
最近有些文章说,酵素就是果汁,没什么营养,不如直接喝果汁。这种说法对吗?今天我来回答一下。
其实,我觉得科普必须严谨,比如是对该专业有深刻认识的专家,才能发言,而不是我觉得我学了“科学”,我就可以对所有的领域发言,我就有权利说只有我讲的才是科学的,这是不妥当的。今天我来和大家聊聊发酵这个事儿。
应该这么讲,从人类有文明起,就已经有发酵食物了。我们现在吃的食物中,有大量的发酵食品,比如面的发酵制品:面包、馒头等等;有饮料,比如酒;有调味品,比如酱、醋等等。可以这么讲,离开了发酵,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毫无“滋味”,这“滋味”的来源,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发酵。
我们先来讲讲各种食品的发酵历史。
首先来看看面食。现在学界基本公认,最古老的面包发酵技术,大约于公元前2500多年前诞生于古埃及。在公元2世纪左右,罗马的面包师行会统一了制作面包的技术和酵母菌种,经过实践比较,他们决定将酿酒的酵母液作为标准酵母。
而中国人对于面的发酵,也比较早。比如传说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创造了“馒头”这种食品形式,这就是一种发酵面食。随着历代人民的发展,发酵面食的品种越来越多,唐宋时期面食的花样已经非常丰富了,作坊的规模也越累越大。到了明代末年,中国大约有一半的口粮来自麦子,麦子在中国粮食供应中的主导地位最终确立。我们今天吃的馒头、花卷等就是面食发酵的最好典范。
那么,面食为何要发酵呢?难道只是为了口感好一些吗?在中国很多地方,把没有发酵的面叫“死面”,我觉得太生动了。因为发酵的面,确实是“活面”,因为里面有鲜活的酵母菌。
图片来源:普汇天成
酵母属于一种可以食用并营养丰富的微生物。现在,全世界的酵母销售是个天文数字,是目前最大的益生菌商品。酵母菌富含了多种的维生素、矿物质、酶等,面食经过发酵,提高了面食中的营养成分。比如面食经过发酵后,其中的蛋白质远远高于没有发酵的“死面”,而且发酵面中的B族维生素含量也很高,这是因为酵母富含B族维生素的缘故。
另外,还有很多发酵后食物的改变,是我们可能意想不到的。我有一位朋友叫何健博士,他曾经在美国排前几位的医院——梅奥诊所工作。我有一次见他在吃什么药片,他向我介绍,美国人发现在酵母菌厂工作的工人几乎不感冒,于是开始研究酵母菌,发现它含有的某种成分可以增强上呼吸道的活性,因此就提纯做成药片,外感时服用特别有效。
因此,面食发酵后,极大地提升了其营养含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选择了食用发酵的面食,不但松软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可谓聪明啊!
图片来源:普汇天成
酵母和乳酸菌能够调节机体胃肠道正常菌群、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食物消化率。左旋肉碱作为一种类氨基酸,是人体脂肪代谢中的关键物质,在肉类和乳制品中广泛存在。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长链脂肪酸进行脂肪酸的β—氧化,可以燃烧脂肪作为能量。但有文献指出,单独补充左旋肉碱对于减肥作用不大,需要配合体育锻炼,加强运动,使体内积累的脂肪被氧化分解。
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直接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在谷类食物中含量很低,并且很容易在加工中被破坏。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的人有可能会缺乏赖氨酸,动物性食物摄入充足的人不会缺。赖氨酸是合成左旋肉碱的必需物质,并且参与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如果缺乏,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脂肪肝等问题。但如果摄入过量,会拮抗部分其他氨基酸的摄入。
植物发酵物成分复杂,一般含有维生素、植物色素、黄酮类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膳食纤维有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食物通过胃肠道,减少吸收,防止便秘的功效。其实在全谷类粮食、豆类、蔬菜和水果中就广泛存在,完全可以通过食物来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