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中说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住在海边,喜欢鸥鸟。每天早晨到海边,和鸥鸟在一起玩耍,成百上千的鸥鸟落到他的身边,一点也不害怕。他父亲知道后,就对儿子说:“为我抓一只来。”次日早晨,此人照例到海边,但鸥鸟在他的头上飞来飞去,不再落下。因为他有了机心,有了贪欲,而鸟儿是忘机的。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存无住之心。无住,就是无所沾滞,无关理性的粘滞、无关情感的嗔喜,只有在无心的境界中才能真正一往无前。八大山人有《莲房小鸟》图轴,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将这一思想表现得很清晰。款:“壬申之七月既望涉事,八大山人。”又题有“天心鸥兹”四字花押,作于1692年。
这幅画画一枝欲放未放的莲花,无根的莲枝,从左侧斜斜地伸出,荷塘、荷叶,都被删去,莲枝作独立无依之状。一只从远方飞来的小鸟,似落而未落,欲立而未稳,闪烁着欲动欲止的翅,睁着放空的眼,一只小脚似立非立于莲蕊之上。
传说,有人想买八大的画,又嫌他画的简单,只画一叶芭蕉,八大说:“因为给的钱少就少画几笔......”
古人说过,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如寒塘雁迹,太虚片云,这幅《莲房小鸟》真可当之。八大的艺术似乎升至虚境中,如云起云收,去留无痕。没有一个定在,没有一个必须绝对的理念压倒一切平庸的东西的陈述。正所谓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不染一点尘埃,不沾一片烟萝。“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 但我已振翅飞过。”在八大看来,我心无住,我心已往。
画中有“天心鸥兹”四字花押,正合于八大要表达的思想。八大就要做天地一鸥鸟,与世界保持协同。
画中有“壬申之七月既望涉事”的款识,“涉事”二字是山人作品独有的面目。某某日涉事,是他题画的常款。所谓“涉事”,就是无所涉,无所事,虽涉而未涉,虽事而无事,有的是一颗平常心。
常有人问我,古今写意花鸟画谁画的最好?说实在的,真不好回答,因为名家太多。假如问我最喜欢谁的花鸟画,我会说首推八大山人,其次是谁,难以取舍。无心而为之,只是“涉”及一件事,无冲突,不争夺,心无所求,故无所失。如我们用的茶壶,一心不生,二念不起,洒洒落落,透透脱脱,荡漾着清澈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