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IT » 正文

芯片高速发展的背后_紫光集团_华为等企业自研能力稳步提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19
导读

紫光集团不仅专注存储器,在闪存方面也有布局,已经量产的64层堆栈的3D闪存预测将占据5%的全球市场。在5G芯片上,华为和展锐都有不错的代表作,而且目前全球只有5大5G芯片厂商,中国市场也将是最大的5G市场。在…

芯片的体积虽小,可是作用却是无比的大。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家对芯片产业的重视,我国的芯片自研能力也在快速提升,尤其是在芯片巨头的带领下,我国的芯片已经走上高速路。

合肥长鑫和紫光集团是我国的芯片巨头,特别是在内存上有着不凡的成绩。合肥长鑫主要关注DRAM存储器,实现10nmDDR4的大规模生产,在明年年底将实现全球3%的市场份额。而紫光集团不仅专注存储器,在闪存方面也有布局,已经量产的64层堆栈的3D闪存预测将占据5%的全球市场。这意味着,我国将是美日韩之后全球第四大存储芯片阵营。

而在芯片的整个生产流程中,制造是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也是国内最弱的一个环节。但今年中芯国际已经能够量产14nm的芯片了,年底将进入12nm阶段。虽然中芯国际的12nm和台积电的7nm有着2代的差距,但目前全球60%以上的芯片都是基于14nm甚至更差的工艺芯片生产的。明年中芯国际产能爬坡,能接受更多的订单后,国产芯片的制造能力就上了一个新台阶。

与此同时,中国的5G芯片和AI芯片都迎来了大爆发。在5G芯片上,华为和展锐都有不错的代表作,而且目前全球只有5大5G芯片厂商,中国市场也将是最大的5G市场。在AI芯片方面,华为的昇腾910、阿里的含光800等等,在全球来看都是傲视群雄的存在。

中国芯片企业目前在世界芯片市场里仍难有竞争之力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MCU领域内中国企业蜂拥而至的现状,但更多的是像CPU、DSP等领域内中国企业寥寥无几的场景。因此,正视技术差距、重新对芯片行业布局,是我国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关键所在。

有数据显示,2013-2017年,中国芯片的产量达到了1564.6亿块,进口量达到了3770.1亿块,而且这五年来产量和进口量都有在稳步上升。在半导体销售额上看,我国去年达到了1102亿美元,由此可见我国的半导体市场体量之大。所以想要完全独立自研,去获取大体量市场,我国的芯片公司还要继续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十年里印度的芯片设计产业进步很大,我们经历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少高技术员工这样的问题,或许中印两方可以共同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希望有一天,我们不用担心被被人卡脖子,能够自如的使用自研芯片。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