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问关于年羹尧的事,张廷玉仅评价四个字,最后年羹尧被赐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73
导读

说到年大将军的下场,人们往往感慨是他功高震主,让皇帝忌惮,这才亲手处置了他。所以说,张廷玉这可是背靠大树啊,很多人就质疑他的高升都是他的父亲带来的。所以多疑的皇帝就看中了他这一点,既可以制约那些旧势力,又安全…

谈起年羹尧,我们往往会想到雍正皇帝。可以说,雍正是依仗年大将军的势力走上皇位的,也是他亲自将年大将军处死的。说到年大将军的下场,人们往往感慨是他功高震主,让皇帝忌惮,这才亲手处置了他。其实皇帝始终还是犹豫的,而最终下定决心,还是因为张廷玉的一句话。就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雍正最终下定了决心,赐死年大将军。那么他到底说的是什么呢?

说到张廷玉,我们不得不介绍一下他的家世背景。他的父亲是当时康熙年间的权臣一位,名叫张英。他起初不过是翰林院中一个不起眼的人,后来他竟然一路高升至礼部尚书。所以说,张廷玉这可是背靠大树啊,很多人就质疑他的高升都是他的父亲带来的。当然,我们常说,耳濡目染。有这样的父亲大人,他的儿子一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不过如果要说后来张的受宠都是缘于他的父亲可就太冤枉了。

要知道,他死后可是进了太庙的,他作为汉臣,这可是头等荣誉,他也绝对不会是简单的角色。其实早在他父亲所服务的年代,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开始有卓越表现了。当初他考中了进士,巧的是,他的起点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是庶吉士。后来他入职南书房,被康熙开始注意。一次康熙让他作诗,他立即就作出了两首七言律诗,很受皇帝赏识。从这开始,皇帝去边塞也要带着他,可以说是子承父业了。

不过这时的他,还并没有接触过多的内政,只是类似于一个史官罢了。他真正发迹是在他的父亲去世之后,他被升任为礼部侍郎,没有几年,他就被授予了刑部左侍郎。从这开始,他开始出京办理政事。任上第二年,他就出了一把风头,很好地处理了山东的一个聚众抢劫的案子,被皇帝褒奖有加,第二个月就将他调去了吏部,此时,他官至三品。

雍正时期,他的权力达到了最大。当时,由于他肯办实事,十分牢靠,又很会揣摩帝意,能很好落实传达皇帝的意思,所以很是受到勤政务实的皇帝喜欢。再加上,他是汉人,不像八旗子弟那样,势力在朝中盘根错节。所以多疑的皇帝就看中了他这一点,既可以制约那些旧势力,又安全的为自己所用。自然在这些作用下,皇帝就越来越重用他,什么都喜欢问问他的意见,也就有了我们开头说的那件事。

大家知道,皇帝之所以能是皇帝,与年大将军关系甚深。年将军骁勇善战,是戍守边疆的将领之才,为大清的稳固贡献了不少力量。再加上,年家的女儿又在后宫极为受宠,这就是亲上加亲,皇帝自然喜欢用他。不过,当皇帝登基后,边境开始稳定起来,大清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兵力去维持边疆势力,年大将军却还是不能改变自己的军中做派,多次仗着自己的军功而张扬,被很多人所不喜。皇帝也开始担心,他会不会威胁到自己的政权。

皇帝也不是没有明示过年羹尧,他甚至还下过诏书提醒他,可他实在是太自大了,还是我行我素,他回京时,就连总督都得去外面迎接跪拜,这就是赤裸裸的挑战皇帝的权威啊!所以皇帝是一直记在心里,但看在宠妃的面上,先放过他。年大将军如果这时收敛,本还可以留下小命,只可惜他太没有自知之明了!所以年妃一死,皇帝就将他下狱了!

而当时,皇帝钦点张廷玉进宫讨论如何处置年大将军。

那是夜里,可见情况之紧急。才躺下准备入睡的张廷玉,只能立即起身匆匆忙忙穿上官服,迅速前往宫中。当他一到,皇帝直接就单刀直入,问他对于年羹尧一事的看法,年氏是不是真的该死?而张廷玉也是没有一点迟疑,直接就和皇帝说:“死有余辜”。这四个字,就让雍正下了判断。皇帝让他继续说,他紧接着列举了几十条罪名,皇帝就这样把年大将军赐死了。

张廷玉此举,彰显了他的不惧权威,要知道,年家人即使没了年羹尧,势力依旧在,让他们知道了张廷玉这番话,定不会放过他。可是他坚持了自我,这短短四个字,掷地有声,结束了一代权臣的命运。或许这就是为什么雍正喜欢重用他的原因了吧,因为他不昧良心,这恰恰是许多人做不到的。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