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纸、磁石、拨号、程控,到BP机、大哥大、小灵通和智能手机,70年来,人们的通讯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崇明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从打造“电话县”,到小灵通普及,再到如今的打造全球首个5G全覆盖人居生态岛……每一步都走得铿锵有力,这让崇明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祖国富强和通讯发展的福利。
开启“摇把电话”时代
1956年,崇明的乡村电话网开始建设,一些政府机关和大型工厂开始安装电话。那时候安装的都是磁石电话,也就是摇把电话。
摇把电话是最老式的一种话机,由于没有自动交换设备,需要靠人工转接。随着崇明岛上越来越多的单位安装摇把电话,越来越多人开始从事“接线员”这个工作。
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
2000年5月17日崇明建成电话县庆祝活动现场
1993年,侯家镇邮电支局20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割接开通,标志着崇明最后一部磁石总机退出历史舞台,曾在崇明使用“摇把子”电话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宣告结束。
同年12月16日,彷徨邮电支局2000门纵横制交换机割接开通,崇明28个乡镇和8个国营农场全部实现电话自动化。这意味着,崇明电话完成了由人工向自动化的转变,打电话再也不需要总机转机,可以直接拨打对方的号码。
此后的两年间,电话技术向程控化发展,崇明岛上掀起了一股“电话热”。1995年8月16日,崇明全岛实现电话程控化。很快,程控电话步入“大发展”阶段,“电话热”不断升温,电话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崇明寻常百姓的家中。但电话虽好数量却少,且费用不菲,那时候如果谁家有部电话,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2000年,建设电话县作为崇明县一项重大实事工程来抓。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截至5月17日,全县电话装机容量达到20万门,电话用户共有14.6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22.3%,顺利实现了“电话县”的建设目标。
从“电话县”到“5G区”
2014年1月3日小灵通业务现场宣传活动
固定电话普及不久,售价不低的BP机、“大哥大”等便相继面世,但这些产品很快就被更小巧、高级的产品——手机所取代。
从黑白屏到彩色屏,从通讯机到多功能智能机。手机的更新换代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经历了1G、2G、3G和4G时代,如今人们可以拿着智能手机通电话、上网,还能聊微信、购物,一些单位还通过手机开视频会议。
家住城桥镇的刘建国对于科技的发展一直十分关注,从小灵通到智能手机,他一直是“尝鲜者”。他对记者说:“刚开始换手机的时候,我什么都不会操作,你看,现在我微信玩得已经很好了。老年人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不想错过它的发展瞬间。”
如今,通信不仅只能通过电话,还有宽带、视频、大数据等,内涵的扩张,使得通信业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在4G带给人们诸多便利的时候,人类从未停止对于新技术的探索,催生出了5G网络。
崇明也在通讯发展的快车道上不断前行。今年,崇明区政府与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中国移动上海分公司、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中国铁塔上海分公司在上海世博中心签署共同推进崇明区5G网络建设和重点应用实施战略合作协议。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崇明5G网络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铁塔计划在崇明三岛全面推进5G宏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场景应用,最快年底即可实现崇明三岛5G信号基础全覆盖。
记者:郭杨如熠
编辑:顾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