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因办了一件错事,让这位画家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可称遗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87
导读

在那个十分讲究出身地位的年代里,戴进究竟是因为什么,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首饰匠这样一个职位,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了。可看到第三幅《秋景》时,谢画家却使起坏来,说:这画画的是屈原因为遇到昏主,不得以投江而死,这里有…

绘画是华夏的国粹,无数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社会生活的丰富画面。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古代绘画,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达数千年之久。因此,孕育了许多知名的画家,留下过许多传世的经典作品。可是,却有这样一位画家,曾被世人称为宣德年间第一,可他的代表作品却没有流传下来。这位画家是谁,他又为何连最佳的作品都没有流传下来呢?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这位传奇画家名叫戴进,字文进,号静庵,钱塘人氏。关于戴进的生平记载,相关的书籍里不仅笔墨不多,十分简略,并且多有相互冲突的地方。这样一来,反而增加了戴进的神秘性。而关于戴进,都有哪些神秘的故事呢?

首先是戴进的学习之路十分神秘。根据记载,戴进的父亲戴景祥本是一名职业画家,而且还很有名气。可是,戴进小时候,不仅没有继承父亲的技艺,反而当了一名首饰匠。要知道,在当时,匠人的地位并不高。在那个十分讲究出身地位的年代里,戴进究竟是因为什么,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首饰匠这样一个职位,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了。戴进为什么最终又选择了当一名画家,依然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只有一个传说:据说戴进在首饰制作方面很有心得,因此,他制作的每一件首饰,都十分用心,以为一定会流传千古。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人们随手就把他做的首饰和普通首饰一道熔化。他才幡然醒悟,要让自己的作品流传下去,只有选择高雅一些的绘画。于是,他放弃了首饰加工,转行为绘画。

戴进的绘画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呢?答案是很高的程度。先说他的水平。那一年,戴进因为画得好,被朝廷征召进京。于是,戴进将自己的行李交给一个挑夫,一同进京。可是没走多久,戴进就和挑夫走散了。当时也没有电话,没有传呼机,怎么找人呢?戴进拿出笔来,凭借着脑海里的记忆,随手画了一幅挑夫的画像。这幅画像有多像呢?画像拿给挑夫们一看,很快就有人把挑夫找到了。

戴进的画画水平,到后来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他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虫草等,既师从古法,又独辟蹊径,卓然一家,其作品要么雄俊高爽,要么笔法娴熟,而画的花鸟,虫草等又十分富有生意。被后人称为“浙派绘画”的开山鼻祖。他的名作也曾经很多,如《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惠能六代像》、《南屏雅集图》、《秋江独钓图》、《秋景图》等等。

戴进的名头很吓人,可是他的结局却很不好。这里,又是一个有着自相矛盾记录的谜题。一种说法来自李开先的《中麓画品》,说戴进没有得到宣宗的赏识,于是只能寄居于京城,向朋友乞米渡日,连生活都成了问题。后来给人代笔作画,结果又被发现,名声都不保了。最后只得回老家。据说,戴进临行时,礼部侍郎还有诗想赠。另一种说法更玄。说是戴进因为画画得好,受到其他画师的妒忌,竟然被画师陷害。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戴进名声越来越大,终于有人肯向皇帝推荐他。这们推荐人拿了四幅戴进的画,给宣宗看。宣宗也很看重这件选拔新人的事,特意叫来画院名家谢庭循一起评判。可是,没想到的是谢画家却一点儿的作用没起。先是看《春》、《夏》两幅,谢画家还说,“臣不如他呀。”可看到第三幅《秋景》时,谢画家却使起坏来,说:这画画的是屈原因为遇到昏主,不得以投江而死,这里有影射皇帝不是明君的意思啊。宣宗算大度,还能压住火,那就看第四幅吧。一看,谢画家又说了:“这幅画的是因为当年乱世,七贤被迫一一出关,又有讽刺时事之嫌。”这回宣宗坐不住了,勃然大怒,要斩戴进。

戴进的画犯忌,还有另一种说法,这个说法来源地明朝李开先的记载。据说一天,宣宗叫画师们把自己的作品拿来欣赏,戴进也拿来一幅自认为不错的画——《秋江独钓图》。画上画一个穿红袍的人,在江心垂钓。在当时,画家们普遍认为红色不好着色,而戴进却掌握了古法,因此,这幅画很成功。可是宣宗却看出了问题:这大红色本是朝廷官员的官服,怎么能让一个普通的钓鱼人穿呢?往轻地说是不符合规矩,往重了说是乱了礼制,这还得了。结果宣宗震怒,要斩戴进。戴进的徒弟夏芷将庆寿寺的一个和尚给灌醉了,然后偷了和尚的工作证,让戴进削发扮成和尚逃走了。

因为戴进的获罪,他的作品自然也受到了牵连,谁都怕因为有他的作品,而被列为同党,引来杀身之祸。戴进的作品再无人问津,更不要说收藏,而如《秋江独钓图》、《秋景图》等许多作品,都落到了被毁的命运。

就因为犯忌,戴进留传到今天的作品极少,我们也只能管中窥豹地,体会他神奇的绘画风格。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张洪光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