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胃经为何如此重要?_国学音频课五折狂欢马上开始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73
导读

“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 岐伯说:足阳明胃经主全身的肌肉,其经脉气血旺盛,邪气侵犯就会发热,发热严重就会厌恶火。 在《血气形志篇》…

.

2019年11月27日晚八点,张其成教授在喜马拉雅FM有直播噢~欢迎收听

喜马拉雅FM播放量最多的国学音频课

《张其成讲易经》和《张其成讲黄帝内经》

五折狂欢马上开始了!

优惠劵在11月30日20:00——12月5日23:59分有效,过期无效噢~一年一次~

来源丨张其成讲《黄帝内经》78.【阳明脉解篇】胃经引起的怪病

《素问·阳明脉解篇》专门解释足阳明胃经。

此篇黄帝围绕足阳明胃经一连问了七个问题,岐伯一一做了回答。

1

“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

“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

黄帝问道:足阳明胃经出现病变,会厌恶看见人和火,听闻木头响动的声音就会惊骇害怕,但听闻钟鼓的声音却不为所动。

为什么听到木头声音就惊恐害怕呢?希望听闻其中的缘故。

岐伯回答说:足阳明经是胃的经脉,五行属土,所以听闻木头响动的声音就会惊惕,是因为土惧怕木的克制。——足阳明胃经热盛,是实火,胃火亢盛,则胃腑气虚,功能下降,胃属土,木克土,一旦听闻属木的声音,就会进一步挫伤胃气,使胃腑更为虚弱。而钟声属金,土生金,所以不会畏惧钟鼓声。

我个人认为,这里的“木音”,并不单纯指木头撞击发出的声音,还应该包括五行属木的声音,比如五音中角音。

2

“帝曰:善。其恶火何也?

岐伯曰: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

“帝曰:善。其恶火何也?

岐伯曰: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

黄帝说:讲得好。那厌恶火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足阳明胃经主全身的肌肉,其经脉气血旺盛,邪气侵犯就会发热,发热严重就会厌恶火。

3

“帝曰:其恶人何也?

岐伯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

“帝曰:其恶人何也?

岐伯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

黄帝问:厌恶人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足阳明胃经气厥逆就会出现气喘和心中郁闷,心中烦闷不舒就会厌恶见人。

4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岐伯曰: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岐伯曰: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黄帝道:足阳明胃经厥逆发生气喘,有的病人会导致死亡的,有的病人却不会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阳明胃经的经气发生厥逆如果连累五脏就会死亡,如果连累经脉就能生还。

5

“帝曰:善。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岐伯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帝曰:善。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岐伯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黄帝说:讲得好。病情严重会导致病人丢弃衣服乱跑,登到高处唱歌,有的几乎数日不吃饮食,却能跳越墙壁爬上屋顶,他所能登上的地方,都不是他平时所能够登上去的,生病后反而能够上去,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人体四肢是全部阳气的根本,阳气亢盛就能充实四肢,四肢充实就能登高。

6

“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

岐伯曰: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

“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

岐伯曰: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

黄帝问:病人丢弃衣服乱跑是为何?

岐伯说:身体发热非常厉害,所以丢弃衣服乱跑。

7

“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

岐伯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

岐伯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黄帝问:病人胡言乱语、大肆叫骂,不避讳亲人和陌生人随便唱歌,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阳气亢盛,阳气亢盛就会使人胡言乱语大肆叫骂,不避讳亲人和陌生人,也不想饮食,不想吃饭,就会到处乱跑。

这里说的几种怪病都是由——胃经热盛引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血气形志篇》中提到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的经脉,而且胃为阳土,所以邪气容易化热,一旦发病就会热盛引发狂乱。

足阳明胃经是阳经,其实三条阳经之气,都是主管皮肤肌肉的,邪气如果侵犯三阳经就会郁积而化热,当邪气中伤人体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先中伤皮毛,然后损伤肌肉,最后深入经脉、脏腑。

而阳明胃经又多血多气,比其他两条阳经更容易受邪发热,热甚就会恶火,身体热就会弃衣而走,四肢热就会登高妄走,热盛到胃就会不想吃饭。

胃又与心相通,胃的热气上逆于肺就会喘,上逆于心就会惊恐怕人,阳热太盛就会导致心神昏乱,病人就会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这些症状都与胃经的循行与性质有关。

从君臣问答中可以看出——都是阳明胃经热邪亢盛所表现出来的病证,岐伯一一分析了原因。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

“人以胃气为本”“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李杲十分强调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是人身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

他说:“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数者,皆饮食入胃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也。”

我们前面说过:元气就是肾气,来源于先天,所以说肾为先天之本,而脾胃后天之本。

李杲

可是在李杲看来,元气-肾气也要依赖于后天水谷之气的不断补充,才能保持不断充盛,保持生命健康。

如果脾胃之气充盛,化生有源,那么元气随之得到补充亦充盛;

如果脾胃之气衰弱,那么元气也得不到充养而随之衰退。

所以说胃气是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

在这个观点指导下,李杲诊断内伤虚损病证,多从脾胃入手,强调以调治脾土为中心。

脾胃在五行当中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这一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比如清代名医王旭高就说:

“胃气一虚,则百病丛生。”

我们今天讲养生也要高度重视脾胃的保养,既不能使脾胃受热邪,又不能使脾胃虚寒,所以就必须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来调养了。

张其成讲《易经》播放量超过2281万

张其成讲《黄帝内经》播放量超过780万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