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IT » 正文

电视开机广告日进170万,小米长虹等均不愿意放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11
导读

而且长虹的电视负责人表示,如果用户不观看广告电视的整体价格就要上涨,这显然是有点绑架用户的意思,我们说如今整个电视行业处于一个并不算特别热门的市场,本身在需求上就已经有所降低,如果在产品服务包括产品…

编者按:最近相关的媒体报道,国内智能电视的开机广告巅峰时期可以达到每日赚170万元,而如此大的盈利能力,也是为什么目前智能电视普遍存在着15秒到40秒的开机广告,同时用户并不能主动关闭!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开机广告似乎也是目前国产电视价格下调的原因,也理所当然的成为厂商们不愿意放弃的香饽饽。

电视已经迭代了很久,但广告却从未变

事实上对于广告和电视这两者本身就是分不开的,在当年一众大屁股电视的面前,广告似乎成为我们儿时最深刻的记忆,这其中既有电视节目播出前的广告,也有影响用户观赏的插播广告,但无论如何在当年那个电子产品匮乏包括视频内容匮乏的时代,广告似乎也成为用户可以忍受的事情。

如今经过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包括整个中国的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其实当年匮乏的电子产品,包括匮乏的视频内容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而电视也经历了多次迭代,从当年大屁股的黑白电视,逐渐过渡到大屏甚至是纯屏电视的彩电,再到如今更加轻薄窄边框以及观感更好的智能电视,电视已经是经历了相当程度的变化和迭代,但对于电视的另一个合作伙伴广告来说却从来没有变过,它可能只是变换了呈现的方式,包括呈现的位置,但却从未远离过电视。

在整个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务萎靡不振的情况之下,如今视频网站包括其他短视频行业发展的却如火如荼,这也间接的推动了更加智能电视的产生,不过无论是视频网站还是智能电视广告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视频网站来说,非会员的用户就要忍受最高长达几百秒的广告,而在电视开机广告层面,用户最多也要忍受40多秒的广告,从这一点上来说,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广告似乎是大多数用户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啊。

开机广告日赚170万,这才是价格便宜的原因?

不得不说,这么多年以来,国内电子产业的发展以及大规模的集成化的加工,国内的电子产品在成本方面其实下降了不少,同时也在售价方面相比于国际巨头有着明显的优势,从这一点上来说,小米作为性价比的主导者最有发言权,要知道小米相当一部分的大屏电视甚至超过了50寸的智能电视,售价也不过维持在了1500元左右,对于这一批主打性价比的厂商,盈利其实也是外界关注的最重要的一个点。

比如对于小米电视而言,一千多元的售价,这其中还包括了运营方面的成本,所以盈利肯定是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的,同时加上小米此前表示利润率会降低在3%左右,所以每台智能电视的硬件利润其实是相当薄弱的,对于小米电视而言,电视可能也更算是一款战略性的产品,无论是吸引用户还是承载未来小米更高的战略布局。

如今来看,小米在开机广告之中的收入,其实是可以补齐硬件方面的低利润,而按照顶峰时期单日的广告能够营收170万来算,这对于小米电视的整体利润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国内的电视厂商如今也都是这么干的,根据长虹电视相关负责人表示,开机广告其实已经算得上是让利用户的一种方式,因为如今智能电视的硬件价格普遍降低,也正是由于广告的收入可以补齐相当一部分的利润,所以如今电视的裸机价格才会便宜,如果取消了电视广告,那么用户所购买的电视产品的价格肯定是要上升的。

但怎么看,这个逻辑都怪怪的!

用户该如何抉择?

事实上我们并不否认,国内的硬件厂商会寻找多个途径来降低整个产品的成本,或者说是像电视开机广告一样寻求另一方面的营收,而消费者首先买到产品的价格确实是比较低的,也确确实实做到了从某种层面上让利于用户。不过此前长虹电视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用户闲着也是闲着,不妨让他们看看广告,这个言论的背后其实表明了,大部分的用户在时间成本上可能是廉价的。

红米的负责人卢伟冰曾经就表示,相比于用户观看电视长达几个小时的过程,15秒甚至是40秒的开机广告,可能并不算太长的时间!不过以产品学的角度来看,仍然是需要将真正抉择的权利交还给用户的手中,目前所有电视的开机广告都是不能够切换,也不能够主动来关闭的,这对于用户来说,并不算是尊重了用户的使用习惯或者是消费者的权利。

而且长虹的电视负责人表示,如果用户不观看广告电视的整体价格就要上涨,这显然是有点绑架用户的意思,我们说如今整个电视行业处于一个并不算特别热门的市场,本身在需求上就已经有所降低,如果在产品服务包括产品的价格上面,依旧达不到消费者的预期,是容易被淘汰的,所以这些问题其实应该是厂商自己去考虑的问题,成本和利润如何均衡,而并不是以用户观看开机广告为代价。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