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泠泠流淌的丹江水清澈见底,惹得你想掬捧喝上一口;这里,清冽的空气被花草的芬芳浸透,诱得你想敞开胸腔来个深呼吸……
这里,就是湖北十堰丹江口水库!
从一水相系到因水结缘,从京宛合作到京鄂协作,从丹江水送北京城到水走清渠,岸如森林……这清清丹江水,是永续北送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更是北京对十堰真情援助的结果。
反哺库区共兴共荣
翠竹绿林连绵起伏,清澈丹江水潺潺流淌,道路上口音各异的游人络绎不绝。11月7日,记者来到湖北十堰丹江口水库。
船行水库中央,十堰市生态环境局丹江口分局总工程师陈进春向记者介绍水质情况后,从水库中打上一桶水,清澈甘甜的汉江水让人竖起大拇指:“水真甜!”
烟波浩瀚,水天一色;碧波粼粼,大江北去。
转眼,中线工程已通水运行5年。5年来,已累计调水超255亿立方米,南水占北京市主城区自来水供水量的73%,已成为京津冀豫2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大中城市的供水“生命线”。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以上,沿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5859万。
5年来,在北京市的支持下,实施包括水质保护、民生改善、产业转型、合作交流等各类对口协作项目近400个,投入协作资金11.25亿元;北京市在库区落地产业合作项目40多个,总投资300余亿元;京堰互派挂职干部117人,培训党政干部和技术人才3500余人,实现了水通、心通、商通的“三通”目标。
十堰,北京。1200公里,远隔千山万水却因水结缘,从此两座城市血脉相连。
北京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办主任马新明站在丹江口大坝上望着一库清水感慨道,“正是十堰人民的无私奉献,才解了首都人民的缺水之痛。我们一定会把对口协作工作做好,达成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目标。”
绿水生金青山富民
红色的枫叶鲜艳夺目,翠绿的芦苇昂首挺立,黑天鹅在湖面嬉戏觅食。图影湿地,美如图画。
位于湖北十堰郧阳区的国家级南水北调主题纪念公园,多年前,坑洼遍地,山体裸露,3年前被彻底叫停。2018年,国家发改部门将郧阳区环郧阳湖视线范围内宜林地人工造林和裸露山体生态修复纳入环库生态隔离带建设项目。
于是,这处环郧阳湖、腹拥图影湿地的黄金宝地,长期“留白”。第一层山脊沿河2公里内持续人工造林、生态修复、封山育林,水质由以往的劣五类大幅度提升,稳定在二类水以上。郧阳区林业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鲁坤说,“现在,这里终于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水北调主题纪念公园入选国家级,一对对新人在生态修复改造成的水塘景观边拍婚纱照,定格幸福瞬间。
南水北调架桥梁,饮水思源惠民生。正是对口协作的持续实施,久久为功,不仅保住一库清水,也帮助当地2万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在湖北十堰采访,记者看到,围绕库区水质安全,对口协作方面先后开展实施135个生态家园、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宜居住房、通畅路网、安全饮水、清洁生产、环境治理、乡村绿化等6大工程。在保护水质的同时,还支持库区20多个贫困村发展茶叶、果业、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基地,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帮助2万多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
在丹江口市习家店镇行陡坡村500亩柑橘示范基地,销售总监赵中精接受记者采访。这也是一个对口协作项目,北京支持300万元建设水肥一体化系统。该基地出品的“武当爱媛果冻橙”入选本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指定水果。
立冬时节,橘园飘香。果园基地,到处弥漫着浓浓的柑橘成熟后的清香。微风轻拂沉甸甸的一片金黄,使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由于库区小气候效应,沿线更适宜柑橘生长。又是一年丰收季,橘农脸上挂满了笑容。
又见水清岸绿景色美
南水进京之前,北京市地下水位曾经连续16年下降。2014年底南水进京,是北京市地下水止跌回升的转折。5年来,南水北调来水成为京城的供水主力,怀柔、平谷等应急水源地得以休养生息,2018年,北京市还在中心城区完成了近300眼自备井置换工作,相当于每天减采地下水8万立方米。
中线通水以来,北京市用好南水,压采地下水、河道补水,地下水进入了快速恢复期。全市885个地下水监测点数据显示,2019年5月底,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平均为23.32米。与2015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累计回升3.16米,地下水资源储量增加16.2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有效解决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挤占农业用水、超采地下水的局面,使地下水位逐步上升,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得到补水,因缺水而萎缩的部分湖泊、水库、湿地重现生机。
现如今,北京市增加水面面积550公顷;天津海河水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地表水质得到了明显好转,中心城区4条一级河道8个监测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V 类水,地下水位保持稳定或小幅回升;河北省深层地下水位由每年下降0.45米转为上升0.52米;河南省受水区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95米。
天津市“水十条”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上升至50%,城市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河北省滹沱河重新变回了石家庄人民“水清,岸绿,景美”的“母亲河”;瀑河水库干涸36年后重现水波荡漾的昔日魅力;白洋淀及其上游的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河南省11个省辖(直管)市形成了水清、草绿的景观和亲水、乐水的平台。
目前,北京城区共有9座可以接纳“南水”的水厂,从2014年底南水进京到现在,接纳“南水”总量约35亿立方米,占北京城区供水量的七成以上。
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以上
从产业合作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两地的“绿色变奏曲”渐入佳境,演奏这首“绿色变奏曲”的,又何止是湖北十堰!
“守山守水,不能守穷。”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我们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实现富民增收。”
淅川县把生态产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大局,突出“短、中、长”三线战略。短线发展食用菌、蔬菜、小龙虾、中药材和光伏产业,确保当期脱贫;中线发展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油牡丹等生态林经套种产业;长线依托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
目前,已发展香菇4000万袋,发展小龙虾2.5万亩;投资2.4亿元,建成扶贫车间148个,4400多户留守贫困人口实现门口就业,每月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发展光伏发电56兆瓦,带贫1.5万多户。
水是淅川旅游的最大亮点。淅川县以创建丹江湖国家5A级景区为龙头,构建环丹江湖旅游圈,把贫困户嵌入旅游链条精准受益,辐射带动全县贫困人口走上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县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乡村旅游示范园28家、农家乐500家,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接待游客达到500余万人次,带动人均增收1500元。
如今,淅川越来越绿,已经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林果33万余亩,实现四季常绿、季季有花;3年治理荒山53.2万亩,目前森林覆盖率达45.3%,人工造林面积连续居河南省第一位。
2018年底,该县贫困人口比2016年底减少一半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14元,增幅高于全省。
2013年5月,国务院批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对口协作工作方案》,明确北京市对口支援十堰,深化交流,南北共建,互利双赢。
茫茫九脉注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
2013年5月,国务院批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对口协作工作方案》,明确北京市对口支援十堰,深化交流,南北共建,互利双赢。
根据《北京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实施方案》和《北京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规划》,北京市确定了两地区(县)“一对一”协作关系。
通水五年来,一北一南、相隔千里,但跨越千里的网线,把让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和受水区实时连接在一起。随着清澈甘甜的汉江水,源源不断流入北京。两地绵延千年的精神和物质对话必定会续写更加璀璨瑰丽的新篇章。
惟其长期,我们更需坚韧。惟其艰难,我们更需奋斗。
让我们听从责任的召唤!(文/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