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剧中的年代设定,以及道具服装肯定会让一些历史迷感到迷惑吧,很多人把历史背景设置在了南朝,但是里面的服饰是偏宋代的,官员体制像明朝有不是明朝,武德侯手握重兵,不是藩镇又有藩镇的意思,大概应该是唐朝前期,这一下子把人搞混了。
其实大家也不要意外,这本是一部虚构的架空具体历史时代的古装剧,但读过小说原著的读者应该都知道,原作者雪满梁园在书中注释说此故事设定的服饰艺术从北宋,官制礼仪从明代。此次该剧的服饰设计中,经过讨论研究,最后服化道做实落到了五代北宋初的这一历史时期,有朋友说皇室姓萧应该是南朝萧梁政权,非也非也,还是建议读一读雪满梁园原小说中的注释说明吧,和南朝的齐和梁都没任何关系。
第一集皇帝出场时戴的那个方巾(可能是东坡巾?没有细查,凭记忆猜的,可能有偏差)、还有殿帅戴的巾,在宋人绘《睢阳五老图》中都出现过,复原得还是可以的(当然不能抠细节),特别是皇帝头戴方巾,身披对襟大氅,胸前有系带,跟睢阳五老图中的毕世长、朱贯的装束一样。殿帅的头巾则类似于图中的王涣。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一下。
所以说《鹤唳华亭》就是一部架空剧,为啥要执着服装制式?审美不辣眼睛就行了,又不是汉武大帝贞观之治长安十二时辰这种指定朝代的历史剧。话说剧中的陆、顾两姓从东吴时代起就是南方土著的豪族四大姓中的其二(吴郡四姓:顾陆朱张)啊。看来作者写的时候是真的把背景设定在六朝时代。不愧是学历史出身的,这些细节比那些随便编个不靠谱的姓氏安到人物身上然后丢到六朝去的做法要靠谱多了。
之前听说《鹤唳华亭》中表哥顾逢恩的戏份要改,有人看到了组里人发的那个推送,直接写着战死沙场,如果按原作的话,是不可能写这种完全误导的推送的,结合最近的各种传言,有说该剧后半部分有问题在大剪的,有说改成he的。
我个人觉得小表哥结局改成战死沙场那不就跟舅舅大表哥一样了么?戏剧任务重复了推动不了大高潮啊,跟太子的激烈对峙碰撞才是最后主题的升华吧?原著就是要造反不成然后自刎而死了啊……这样的死法怎么也不可能歪成战死沙场吧。
当然要想he也不是没办法,怎么让造反合法化呢?补一两场戏就行了,让命运眷顾,比如让皇帝被其他人突然杀死,而这个时候太子在外地,那这个时候旗号就可以是为君父报仇。这就合法合理了,但其实实质没变,但是有了合理的理由了。
在这里也是要称赞一下饰演顾逢恩的演员,郑业成,中国戏曲学院武生专业毕业的,文武双全,他的相貌加上讨人喜的人设,成为了小编目前最喜欢的角色,当然他的台词还有进步空间,有些地方会吞音,有些地方有些含糊,还有些地方带了点口音。最明显的就是葡萄酒三个字带出了口音,第一次看的时候就忍不住笑出了声。他喜欢把韵母为o的发成e的音,u的大成ue。总体来说他还一直在进步,而且坚持原音也值得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