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您别再骂我了”,从小被父母打击到大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29
导读

当父母让孩子打扫房间时,如果孩子不愿意接着撒了一地的水,父母这时候不应该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连这点事都做不好”,而是询问孩子是不是因为不愿意做才导致这样的。 父母总是习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指责…

绝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成材,为了培养孩子,他们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是有些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谈话方式是充满暴力的,正对孩子进行着严重的攻击。

《少年说》中一个女孩大声地控诉自己的妈妈:“你为什么总拿我跟其他的同学比?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你以后能不能不要骂我了啊!”。

而妈妈听到孩子的反馈,却冷冷地回应说:“其实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即使最后孩子说“我不适合激将法”,妈妈却还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我打击你是对的。

现实中有不少孩子都是这么被父母“打击”到大的。

而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父母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每天对孩子攻击式“鼓励”,只会让孩子变得懦弱和自卑。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可,而正确的沟通,都是非暴力的,构建和谐的亲子沟通方式应该需要这几个步骤:

1、观察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把“你怎么又不写作业了?”换成“你为什么不写作业呢?”。第一种方式是对孩子进行评判,而第二种则是询问孩子原因。这样才能观察到孩子没完成的真正原因。

2、感受

要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感受,而不是胡乱指责。当父母让孩子打扫房间时,如果孩子不愿意接着撒了一地的水,父母这时候不应该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连这点事都做不好”,而是询问孩子是不是因为不愿意做才导致这样的。

3、提出具体要求

父母总是习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指责,而真正有效的沟通应该是告诉孩子自己希望他们做什么,怎么做才是对的。

如果因出门磨蹭导致迟到,把指责换成“我们快要迟到了,5分钟后出门吧。”这才是对孩子提出具体要求。

与孩子沟通永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孩子多些耐心和理解才能成为更好的父母,也能成就更好的孩子。

各位父母,你对“挫折育儿”以及“打击式鼓励”的教育方法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育儿观念。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