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啊?听听心理学教授怎么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053
导读

李教授就告知小孙女,假如下次再遇到这种状况,挣脱不掉,就捉住他的两只耳朵往两头拽,一拽他一疼就会放下你。 孩子一岁半之前必定要自己带,否则你就丧失了对他心思上的“操控力”。 也便是说,只需抚育人…

61岁的我国公安大学犯罪心思学教授李玫瑾,长时间从事犯罪心思和青少年心思问题研讨,对于常见的育儿问题,李教授给出了科学的主张。

一位宝妈留言问:

“假如我的孩子被打了,我该怎么做?”很多人或许会说:“忍忍就过去了,千万别还手!”

当妈后,每次看到校园霸凌、孩子被打的新闻,都会一阵心痛。

可是一味的忍让,会换来“施暴者”的心疼、理解和让步吗?会解决问题吗?

不会的,一味无底线的忍让,只会怂恿“施暴者”变本加厉,觉得你更好欺压。

61岁的我国公安大学犯罪心思学教授李玫瑾告知家长:

“孩子要有不伤人的教养,但也有不被伤害的气场。”

李玫瑾教授

李玫瑾教授参加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时,有观众提问说:

“假如你的孩子,有一天跑过来跟你说‘我同学欺压我,他们打我’;

你会不会跟他说‘打回去孩子,我支撑你’呢?”

李教授坚决的答复:“打回去,我支撑!”

李教授解说说:“咱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遇到问题先让孩子自我检讨;

这反而怂恿了一些不良行为,最终导致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作。”

“打回去,我支撑你”不是在怂恿暴力,而是在用别的一种方法削减暴力事件的发作;

最重要的是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李教授举了自己小孙女的一个例子:

小孙女刚去幼儿园一个月,就被一个小男孩抱起来扔到地上,磕到了凳子上,额头也磕得肿了起来。

李教授就告知小孙女,假如下次再遇到这种状况,挣脱不掉,就捉住他的两只耳朵往两头拽,一拽他一疼就会放下你。

李教授给爸爸妈妈提了两个主张:

第一,自己的孩子不要欺压他人,这是家教问题,必定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越有力量越不能欺压比你弱的。第二,自己的孩子不要被他人欺压,能够让孩子从小进行体育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他人欺压。

一同,也提醒各位家长,教孩子“打回去”是一种解决之道;但也要分状况而定,更不能报复性伤害他人。

李玫瑾教授长时间从事犯罪心思和青少年心思问题研讨,曾对多起个案进行具体调查。

李玫瑾教授关于常见育儿问题的科学主张,在这里共享给大家。

01 再苦再难

也必定要亲身带孩子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出世年,再苦再累也必定要自己抚育。

孩子一岁半之前必定要自己带,否则你就丧失了对他心思上的“操控力”。

比方说,孩子从一出世便是奶奶带,比及他上学的时分接回来;

那么这个孩子只需心里难过,他必定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奶奶。

假如妈妈和奶奶发作冲突,那么这个孩子会从心底里恨他妈。

为什么孩子一岁半之前的抚育,至关重要呢?

咱们都知道,孩子刚出世的时分,除了能够哭闹、吃奶和睡觉,一不能昂首,二不能翻身;

所以他至少有7、8个月,吃喝拉撒完全是依靠别的的人照料,也便是抚育人。

也便是说,只需抚育人一呈现,孩子就能吃了、能翻身了、他下身就舒服了,这意味着什么呢?

孩子一切的需要的满意,和由此带来的高兴,都和这个抚育人的呈现休戚相关。

日复一日,由于孩子从高兴体验,到他高兴进程傍边的凝视,以及他耳边听到的抚育人的声音;

那么,到半岁之后,孩子最开端呈现的一个心思现象,就叫认人。

假如早年这个孩子,他一切的高兴和母亲的声音,和母亲的容颜结合在一同;

那么这个孩子往后,他不管怎样调皮,他心里还会有一个空间,留给他的母亲。

也便是说爸爸妈妈想要对孩子有真实的“操控力”,尤其是母亲,那靠什么操控呢?

不是靠吓唬、恐吓、怒斥,真实能让孩子听你的,是你对他早年的抚育。

02

孩子6岁之前必定要说“不”

李玫瑾教授说:

6岁之前性情养成,假如有些问题没解决,后边家长就管不了了。

第一个,便是抑制固执,6岁之前说“不”,十分重要。

比方说,一个3、4岁的孩子和家长闹,爸妈应该说,今天这事儿不可便是不可。

这孩子闹吧,他能怎么闹?大不了在地下打滚。

可是比及他十三四岁了,家长突然跟他说: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听话了,好好学习,我不给你钱了,你不能去网吧玩了。”

孩子还会和家长闹,但他有好几种途径了——离家出走,跳楼或许其他极端行为。

这么点大的孩子,他怎么会想到“死”呢?

由于在他的眼里,家长的爱是没有限制的,他已经学会了用家长的“爱”,来威胁家长,仅仅他不知道死的意义。

所以,6岁之前说“不”,是给孩子一个最早的练习。

咱们知道,孩子2岁之前,还不太会说话,觉得难受了、苦楚了都是靠哭来表达。

但3-5岁开端,孩子的哭声就有目的性了:我要这个东西,你不给我,我就哭。

这个目的性一开端呈现,家长就要捉住孩子的一件事对他练习,什么事呢?

便是他提这要求不合理,他要的这东西不能给他。

比方他要买小汽车,买了家里无数了他还要买。在商店开端闹起来,说我就要这小汽车。

家长说你家里那个跟这个差不多,不买了吧,孩子就开端哭闹,说不可,我就要,我不走。

孩子或许会和你说,“我想要那辆小汽车”。

你就问他,“那这辆小汽车,和家里的有什么区别呀?你能跟我说说吗?”

留意,这是鼓舞孩子和你沟通。

沟通有一个准则,记住“三比一”。

便是孩子提出三次要求,满意他一次,让孩子知道沟通有用,但又不要每次都给他。

所以,这样就建立了你和孩子间一个好的联系:

1、你清晰说不可的事,他不闹了。2、假如他真的想坚持,他会跟你商议。有了这个基础,到了青春期,你们俩的联系就好处了。

03

让孩子管他人

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很大,一直到高中学习压力都很大,所以家长一般不给孩子添加任何负担。

家长觉得,孩子只需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就行,其他不必管。

所以有些孩子到高中,乃至大学,都不必为爸爸妈妈亲去担任任何事情。

因而,孩子只需管好自己就行,那么管好自己,一旦他考上大学,他就会觉得是凭自己的努力考上的,跟爸爸妈妈没联系,也便是自私。

所以孩子自私养成的原因,便是家里什么事都让他只管自己,他人不必管。

其实,应该让孩子管他人,比方孩子五岁左右,能跟家长一同坐在饭桌上吃饭了。

这时分家长能够给孩子立下一个规矩——家长不动筷子,你就不能先吃饭。

这个事很简单,但十分有效。

咱们知道,人生最基本的苦楚,便是饥饿;

而孩子今后走向社会,走向人生的话,他的苦楚会更多。

让孩子去体会,由于人只要自己阅历了苦楚,才干体会他人的苦楚。

咱们成年人都知道,你自己阅历了某些苦楚,当他人再有这样的事情,你立刻就能谅解他人,孩子也相同。

要让孩子在这种小小的苦楚面前,知道他人跟他相同。

而且咱们是一个家,咱们是一个整体,所以要有“他人”的认识。

让孩子“管他人”,是防止孩子自私的一种途径。

04

让孩子阅历点波折

现在日子条件好了,但对孩子进行波折练习十分重要。

很多人忍耐波折的忍耐力特别弱。

其实这跟意志力相关,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培养出来的,而是靠膂力培养出来的。

所以孩子小的时分,要让他适当吃一点膂力之苦;

人只要忍耐过膂力之苦,才会接受住日子之难。

假如膂力练习做不到,家长也能够让孩子学习游泳。

学游泳也要趁早,七八岁乃至五六岁都行,送到游泳池,教练会说你们家长都出去吧,你们在这儿孩子学不了。

为什么呢?由于接下来,教练会拿着杆子把孩子都轰到泳池里,乃至是把孩子抱起来扔到泳池中。

孩子到水里使劲扑腾啊!其实,在教练的关照下,孩子都好好的。

但第一天接孩子的时分,你必定要问孩子一个问题:“第一次下水,你什么感觉?”

孩子必定会说,“吓死我了,我喝了好几口水”……

家长持续问:“那后来怎么样了?好好的上来了对吧?!”

你就告知孩子,今后长大了,一辈子都要记住这感触。

遇到波折的时分,或许也觉得自己都快死了,但只需肯扑腾、肯努力,就必定没事。

今后他再遇到这个波折,你就给他讲这个道理,他必定忘不了。

以上这些练习,都要在孩子12岁之前做。

有家长说,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自然明理,孩子那么小,你不要去管他。

不是的,假如孩子12岁之前你没管他,从14岁开端管,是根本管不了的。

李玫瑾教授说,犯罪心思问题,很多源于人的早期。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大多和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有关。

所以,希望上述的这些“育儿经”,能对家长和孩子有所协助。

祝福每一个孩子,都健康高兴的长大。

来历:窈窕妈妈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