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跟蒋介石后很少打胜仗,为何依旧被重用?薛岳用8字道破原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11
导读

偶然路过的蒋介石再次看到了这位浙江同乡,就对他进行了一番口头考察,应对自如的陈诚因此备受蒋介石的欣赏。 也就是说,蒋介石判断一个人能否被重用,不看他是否真有能力,而是侧重于他是否能像奴才一样听从…

我们知道,蒋介石统治国民政府的军事力量,基本是依靠其在黄埔军校担任校长期间笼络的一批军事人才。

而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的八个人,后来都得到蒋介石重用,官居要职,被誉为“八大金刚”。这其中,陈诚的名字显得格外突出。

作为蒋介石的心腹之一,陈诚有着“小委员长”的称号,深受蒋介石的器重。

但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位备受器重的黄埔教官,一生中却是败仗连连。

那么,他为何一直受到重用呢?

不甘平凡,投身革命

后来在国民党高层呼风唤雨的陈诚,出生在浙江青田的一户农家中,虽然父亲曾经考取过秀才,但是却无缘官场,一家人只能依靠耕作谋生。

陈诚早年就立下了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先是违背家里让他辍学的意愿,考入了一所师范学校,后来又在朋友的疏通下,进入保定军校学习。

陈诚在保定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军队中任职。不甘寂寞的陈诚觉得军队中死气沉沉,自己难有晋升的机会,就私自南下广州,投奔孙中山。

结识同乡,跻身黄埔

孙中山手下的邓演达曾在保定军校任职,与陈诚算得上是师生关系。陈诚因此被提拔为连长,负责孙中山元帅府的警卫。

在随孙中山一次讨伐军阀的行动中,陈诚负伤住院,前来慰问的蒋介石得知陈诚是浙江同乡,对他宽慰有加。

黄埔军校成立后,急需军事人才教育新生,陈诚被相中,担任炮兵科教官。而在一次夜巡后,陈诚见将近天亮,就没有睡觉,而是读起了《三民主义》。

偶然路过的蒋介石再次看到了这位浙江同乡,就对他进行了一番口头考察,应对自如的陈诚因此备受蒋介石的欣赏。

随军作战,得到重用

陈诚此后先是跟随蒋介石东征,平定了背叛孙中山的军阀陈炯明。而后,北伐战争爆发,陈诚得到蒋介石提拔,成为团长。

就当北伐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蒋介石不愿意与我党分享成果,决心背叛革命,发动了“四一二”政变。

政变前夕,陈诚所在部的师长严重不愿意同流合污,加入其中,借口有病,离开了部队。

左右逢源的陈诚假意劝慰了严重,同时又紧跟蒋介石的步伐。因此,陈诚被临时任命为师长。

此后,陈诚得益于蒋介石的权力日渐稳固,自己也平步青云,不到四年的时间,就从军校的普通军官成为拥兵一方的警备司令。

败仗连连,恩宠不减

按照常理来说,一个军官的晋升应该是依据他的战绩而定。然而在陈诚的身上我们却可以发现,步步高升的他,战绩却十分令人乍舌。

1933年,蒋介石调集重兵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深受蒋介石器重的陈诚被任命为中路军总指挥。

然而,陈诚麻痹大意,中了红军诱敌深入的计策,损失了三个主力师却未能围歼红军主力。因此,陈诚受到了部下、长官的指责,场面相当难堪。

面对如此重大的错误,蒋介石却表现得十分“大度”,没有对陈诚进行任何处罚,反而继续重用他。

抗战爆发后,陈诚先后担任武昌战役、南昌会战、宜昌战役的总指挥,结果却是惨不忍睹。三座军事重镇先后失陷,陈诚因此被讽刺为“三昌将军”。

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即使创下了这样的败绩,陈诚仍然恩宠不衰,在抗战胜利后升任参谋总长。

解放战争爆发后,陈诚在东北指挥不力,仍然受到蒋介石的庇护,最后被调往台湾,为蒋家王朝经营后路。

陈诚的战绩可以说一塌糊涂,为何能够得到蒋介石的重用呢?

曾在陈诚手下任职的薛岳用八个字道破了天机。因为蒋介石的用人“原则”就是——只用奴才,不用人才。

也就是说,蒋介石判断一个人能否被重用,不看他是否真有能力,而是侧重于他是否能像奴才一样听从命令。陈诚虽然能力一般,却对蒋介石唯命是从,这也难怪他一直受到蒋介石的重用了。

小结

军事才能一般的陈诚得到蒋介石重用背后,正十分贴切地展现出蒋介石为何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试问一个只重用盲从领导的人的政权,如何能做到长治久安呢?

参考资料:《陈诚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