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专栏▲收听音频
带你解读“IP大王”的生意经
上周末
漫威和奥特曼“官宣”
要在2020一起搞事情
不少网友表示“活久见”
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复联大战奥特曼
或者是复联和奥特曼大战怪兽
同样在周末
冰雪奇缘2也上映了
首映3天票房就突破3.72亿
创造了动画片首周票房新纪录
之所以把漫威和冰雪奇缘
放在一起讲
是因为他们背后的大Boss
都是迪士尼公司
为了进一步了解
迪士尼公司的生意经
小巴找来了中信建投证券的深度报告
复盘迪士尼之
《百年娱乐帝国的成长与扩张》
这份报告已在
《预见未来:52期精读报告》上线
接下来
小巴“请来了”5位迪士尼公司高管
和你聊一聊
迪士尼是如何做生意的
当我满心欢喜入职时发现
留给我收购的公司已经不多了
因为在过去的20多年
“大胃王”迪士尼已经把
美国广播公司(ABC)
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ESPN)
皮克斯、漫威、卢卡斯影业
21世纪福克斯
都收入囊中
比如你在电影院看到的
美国队长、星球大战、阿凡达
其实都是Made in Disney's
迪士尼也因此成为了好莱坞历史上
唯一一家从未被交易过的制片大厂
如果我要考虑下一个收购对象
奈飞公司或许是那块待价而沽的肥肉
上任后我先帮迪士尼好好算了算账
比如“前任”们做的以下这5笔大买卖
一共花了约1057亿美元
那效果如何呢
先来看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
过去4年的复合增速分别是5%和12.3%
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从2012年的15%
增长到了2018年的26%
也就是说如果你同样投资100元
2012年只能赚15元
到了2018年可以赚26元
历史表现倒是不俗
但我制作的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
可就没那么漂亮了
虽然公司的净利润
还是赚了10.54亿美元
但同比下降54.61%
几乎“腰斩”
因为预期收益不达标
我还要面对不少投资者的“质问”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香港迪士尼乐园
在第四季度营收下滑5500万美元
二是并购21世纪福克斯后
付了一笔不菲的遣散费
同时打造流媒体平台Disney+
也占用了不少预算
如果Disney+上线后表现不佳
在下一次列席参加董事会时
我会对公司的“烧钱战略”提出异议
作为迪士尼的老员工
我管理着全球超20万的员工
这一规模和华为公司接近
迪士尼的员工主要分布在四大部门
分别是
网络媒体、影视娱乐
主题乐园和消费产品
在招聘迪士尼乐园的员工时
微笑能力和个人才艺更容易吸引我
毕竟迪士尼的保洁人员
都可以和游客载歌载舞
我还设立了“三段式”的员工入职培训
当然了
想要稳定人心得拿出一些实际的措施
我提倡公司不考勤、送股票
还给员工子女设奖学金
更厉害的是
如果有公司员工和我“吐槽”
同行的薪水更高
我有权利给他们的薪水“补差价”
你问我这些福利措施奏不奏效?
你看我办公桌上都是应聘简历
却很少收到离职书就知道了
开发上海迪士尼
是我入职后负责的第一个项目
在此之前
迪士尼在全球已经造了5家主题乐园
他们分别位于
洛杉矶、奥兰多、东京
巴黎和中国香港
这些园区的投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
洛杉矶和奥兰多园区是公司独资开发的
也可以看作是“亲儿子”
不管是园区的人员管理、运营推广
我和同事们都得亲力亲为
作为迪士尼公司的第一个海外项目
前辈们在开发东京迪士尼时
对于如何拿到政府批文
和融入当地文化
不太有把握搞得定
所以选择了许可经营模式
也就是说
整个园区交给日本公司投资管理
迪士尼公司不参与东京项目的利润分成
每年只收取10%的门票收入
和5%的园内商品销售额
不过后来我们复盘时意识到
这种模式虽然省心
但是公司参与度不够、利润太少
所以在开发上海迪士尼时
我们选择和当地政府一起合资建园
从财报来看
上海迪士尼在2017年运营首年即盈利
相较于香港迪士尼开张了14年
仅在2012-2014年赚了钱
表现还算不错
不过在今年年初也出现一些负面话题
比如#大学生起诉迪士尼禁带食品#
所以接下来我的工作重心之一
会是如何加强园区的运营和管理
我想问问各位设计师
你是不是最烦一直被要求改改改
不幸的告诉你
迪士尼就是这么一个不停修改的磨人精
为了永远让游客保持新鲜感
公司制定了“三三制”
也就是
每年淘汰1/3的硬件设备
新建1/3的新概念项目
同时也贯彻了那句
“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乐园”
不过换一个角度看
我的价值并不会随着园区建成而消失
未尝也不是一件好事
好了不说了
我要想想接下来
该对园区哪座城堡下手了
迪士尼的职场篇到这里先告一段落
这期报告的完整版已经在
《预见未来:52期精读报告》上线
如果你还想知道
创始人华特迪士尼是如何
将艺术和商业成功融合?
迪士尼的吸金秘籍是什么?
以及流传在迪士尼员工口中的
“米奇定律”又是什么?
你可以
订阅报告▼解锁秘籍
迪士尼帝国是如何一口一口吃成“IP大王”的?全球还有谁可以和迪士尼分庭抗礼?他的下一步“大计划”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