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战乱频发,每个诸侯国都想一统天下。最后通过重重厮杀,留下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巨头,这便是真正的三国。三者之间展开了非常激烈的斗争,原以为会是其中一方胜出,从而一统天下,但是事实不是这样。正所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最终却让司马懿的后代统一天下,创立晋朝。
先从司马懿的生平说起,当时曹操的魏国是三国之中实力最为强劲的,曹操为了能够延续自己的霸业,打算在曹丕曹植中选一个继承大统。司马懿便是曹丕身边的人,他用自己的谋略,助曹丕夺得大统。在曹丕当了皇帝之后,自然会提拔司马懿,因此司马懿的权力越来越大。后来他又辅佐曹丕的儿子曹睿抵御诸葛亮,最后大获全胜。而在曹睿死后,他也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此刻的司马懿已经是拥有皇帝的权力了,这个晋朝都是他所创立的,可是为什么他一生都不称帝,甚至临死的时候还喊出“慎之,慎之”二字,劝自己的儿子不要当皇帝。换做是旁人,都巴不得儿子当皇帝,而他却恰恰相反,这是为何?
古代盛行儒家之道,而儒家之道宣扬的就有君臣有别,古代的人都深受其影响。司马懿虽然坐拥大权,但他之前只是辅佐曹丕曹睿的臣子,不能算作是天子。因此在他心中,他认为自己一朝是臣子,一辈子都是臣子,如果称帝,将会违背儒家伦理纲常,必定受千夫所指,万人指责。他日史书工笔,他必定臭名远扬。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即便他坐拥高位,也没有称帝。他的儿子司马昭也听取了他的教诲,没有称帝。
司马懿隐忍的性格也是一个原因。三国混战,能人奇士众多,每个帝王身边都有自己的心腹。他所面对的诸葛亮,周瑜等都是实力很强的敌人。包括在曹营中也有很多能力强的人,他能够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锋芒,才能够凭借自己的智谋一步步走到最后。所以对于称帝这件事他看得很透,一旦称帝便会成为众矢之的,与其这样,还不如做一个虽然不是皇帝,但却已经掌握了生杀大权的重臣来得自在。
他的儿子领略了父亲的意思之后,也谨遵父亲的教诲,一生以臣子身份自居,最后让自己的儿子称的帝。司马懿这种隐忍,韬光养晦的性格特征值得我们学习。也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让他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