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江浙沪“老大哥”,是如何没落的?|自驾地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28
导读

扬州城等来了已到弱冠之龄的王士祯 图为瘦西湖景区内的红桥 这座在诗词中美了上千年的历史名城 邗城与邗沟虽然完成了它们的使命 也带来了北方的农业技术 为后来扬州的崛起埋下伏笔 结束…

关注微信公众号:自驾地理,聊天框回复“路书” 送你 N 条自驾线路

回复“入群”进入自驾交流群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293 篇 原 创 主 文-

清顺治十七年

扬州城等来了已到弱冠之龄的王士祯

这位名扬天下的诗人

缓带轻裘自城中街道上打马而过

来此出任推官

文名因此大振

王士祯喜欢约上好友

驾一叶兰舟悠游于红桥下

当是时

两岸灯火通明,笙歌盈耳

迷蒙的水汽自舷窗飘入

醺醺然间

王提笔在纸上写下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虹桥建于明代崇祯年间

原为木质结构

桥栏饰以红漆,故始称“红桥”

图为瘦西湖景区内的红桥

by老牛liangsheng

只此一句

道尽扬州风情

霎时间无数画家引诗入画

扬州城的美景跃然纸上

淌入观者心扉

扬州

这座在诗词中美了上千年的历史名城

究竟有着怎样不得不说的故事?

01、此扬州非彼扬州

在历史长河里的扬州

是富庶而温柔的

这个名称源于《尚书·禹贡》

取“州界多水,水波扬也”之意

但是当时所说的扬州

指的并不是今天的扬州市

而是古代九州之一的古扬州

《尔雅·释地》写道“江南曰扬州”

说的是长江以南到南海以北

是“扬州”的范围

相传,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

汉时将天下九州划分为十三州

之后经过三国之争晋朝五胡之乱

到了隋朝统一

隋文帝改为州县二级制

后炀帝实施郡县制

此时就已很难见到九州原貌

图byWwbread

现在的扬州市

是江苏省的地级市

处在长江下游平原腹地

水系通达,物阜民丰

自古就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然而在早期

这一带却远不及北方发达

那时的扬州虽然草木茂盛

但地势低洼

土壤水分多,肥力不足

所以当时的原住民采用的是

火耕水耨(nòu)的耕作方式

先烧荒再耕种

这样做能保证温饱

却少有积蓄

虽然在农业不发达

但这片土地也有它的天赋

有长江与无数的河流湖沼可以依靠

第一个发现扬州价值的

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代吴王夫差

邗沟大王庙,又称吴王庙

系两大夫差、刘濞的供奉地

图by陈建新

公元前486年

为了打开北上伐齐

进而一统天下的通道

夫差下令开凿邗(hán)沟

沟通江、淮两条东西走向的大河

并在河口筑起邗城

邗沟一通

吴国大军挥师北山

在艾陵之战中全歼十万齐军

与诸侯盟会于黄池

可是夫差并没有注意到自己身后

还有一个更有野心的勾践

邗沟的开凿

为中国东部地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时诞生出淮安、扬州两座历史文化名城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

发起突然袭击

夫差落了个国破身死

邗城与邗沟虽然完成了它们的使命

却失去了创造者

只能等待下一次名扬立万的机会

西汉时期

吴王刘濞(bì)在夫差打下的基础上

建设了广陵

这也是扬州第一次作为诸侯国的国都

“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

刘濞为实现自己的野心

把邗沟向东延伸

直通今江苏南通一带

开辟为一条贩运盐、铜的水道

使得在之后的两千多年中

扬州一直是我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相比苏州、南京、连云港

如今扬州的生活节奏更舒适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直到晋朝永嘉之乱的爆发

战火席卷了整个北方

大批中原士庶、流民

为避战祸来到南方

提供充足劳动力的同时

也带来了北方的农业技术

江南鱼米之乡渐渐成形

为后来扬州的崛起埋下伏笔

02、因运河而生

公元590年

隋朝一统天下

结束了中国近四百余年的动荡不安

然而南北分离时间太久远

导致南方士大夫

对这个新建立的王朝并不认同

为了弥合裂痕

隋文帝决定从经济上联通南北

于是征调人手

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开始重修邗沟

开凿大运河

并在扬州汇入长江

重新命名为山阳渎

正是因为有运河的水

才催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系列的

经济繁华、城市发展和文化辉煌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继文帝之后

隋炀帝杨广来到他最迷恋的扬州

这位在大众印象里

好大兴土木的暴君

对扬州却情有独钟

在之前统兵灭陈、平定南方的时候

他就当上了扬州总管

对故土的怀念乃人之常情

不可否认隋炀帝确实雄才大略

当时中原的威胁来自于北方游牧民族

打通南北漕运将南方的物资

源源不断地输往北方

才有可能完成大一统

繁忙的大运河扬州段

图by青柳

隋炀帝在位期间整修了邗沟大部分

同时在前人的基础上

拓宽、加深扬州通向杭州的江南河

仅用六年时间

就使得大运河连接中国南北

地处邗沟与江南运河连接点的扬州

迎来了属于它的荣光

只不过到头来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隋朝开凿运河只是为李唐做嫁衣

扬州古运河的一个渡口

——东关古渡

图bygdczjkk

唐朝更多的是

疏通、维护隋朝修建的运河

就能将南方的粮食、食盐、茶叶等物资

运送到以关中为主的北方

大运河脱离了它本来的使命

成为一条商业、漕运的黄金水道

之后唐高祖更是把扬州总管府迁往广陵

从此拉开了扬州盛世繁华的序幕

03、扬州盛景

大运河上繁忙的漕运

络绎不绝的船队

给扬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气

除却首都长安

天底下再没有一座城能超过扬州

就连物产富饶的益州(成都)

也只要甘拜下风

所以有“扬一益二”的说法

今天大雁塔南广场还有着

众多新唐风建筑

图bychensiyuan

扬州的繁荣

引得一批批优秀诗人

在与它的邂逅中蹦出闪耀的火花

李白仙口一吐“烟花三月下扬州”

成了这座古城最具意境的宣传标语

杜牧在此做了一场风流的十年扬州梦

苏轼更是醉倒在这里

还有更眷恋的

张祜(hù)死也要死在扬州

被扬州的魅力所吸引的

还有不少外国人

阿拉伯人、波斯人、日本人…

他们聚集在这里经商、生活

公元742年

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到扬州

恳请扬州大明寺方丈鉴真

到日本弘扬“真正的”佛法

鉴真欣然应允

经历千辛万苦的六次东渡后

他在十年后才成功登临日本

扬州鉴真纪念堂,图byGisling

然而唐末时期

军阀混战

扬州拥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成为了必争之地

当时云集扬州的商人一哄而散

一直到宋朝

才在太平盛世中复苏

再一次迎来熙熙攘攘的商船

以及文人墨客的瞩目

可惜好景不长

南宋的偏安一隅

把扬州顶在了

宋金、宋元战争的军事前沿

当蒙古铁骑南下

和平在铁蹄下终被打破

后来的元朝时期

这座城遇到了历史上最有名的外国人

——马可·波罗

它的美妙让他无比称赞

“广大富庶,商业兴盛。”

扬州马可波罗纪念堂,图by扬州市文旅局

可到了明末清初

扬州遇上改朝换代

迎来了一场灭顶之灾

清军自入关之后

一直都是打胜仗

但到了扬州后

竟遇到顽强抵抗的大明将领史可法

不过双方实力差距实在太大

最后扬州城还是被破

在破城之后

清军在城内烧杀抢掠

屠杀进行了10日

史称“扬州十日”

清末人绘的扬州十日图

图中清兵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

从明末到清初

中国人口从1亿4000万锐减到1600多万

经济被破坏

资本主义萌芽毁灭殆尽

曾经繁华的扬州城

变成了废墟

不过并没有就此湮没于历史中

在战争停止后

南来北往的船队

使这座失血过多的城市重获新生

统治王朝也在积极接受汉文化

封建帝制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康乾盛世

最终降临这座江南小城

04、盐,带来了鼎盛

自古以来

帝王将相、文人雅士

无不喜爱着扬州

凭借大运河这条黄金水道

扬州再次迎来繁荣顶峰

来此经商的商人犹如过江之鲫

其中资产最雄厚的便是盐商

江苏自古就是产盐地区

盐商们要想卖盐

必须高价购买朝廷发给盐商的

食盐运销许可证——盐引

以此就能取得对盐业的垄断

这些商人当中

唯有徽商独占鳌头

盐城有很多盐吗?

这句话估计在外的盐城人

听了不止一遍

盐城制盐历史悠久

因“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在清朝中叶

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到帝制时代的顶峰

与此同时

对盐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当时的朝廷将全国划为11个盐区

其中掌握江南盐业命脉的两淮盐运使

就驻扎在扬州城

有盐引的盐商们

垄断了食盐这种生活必需品

又通过运河销往全国

最后发家致富,富甲一方

而盐税成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

第二大来源

道光年间获得的盐利

更是占了全国总额的一半

引市街是过去盐商倒卖盐引的地方

图by扬州市旅游局

资本雄厚的扬州盐商

成为当时高消费的群体

在经济领域上引领时尚消费风潮

如今扬州的园林大部分

都是清朝盐商所建

他们不惜工本斥重金大兴土木

其中的个园

就是盐商黄至筠的宅邸

园中以石料堆砌成

春夏秋冬四季假山盛景

又有各种草木、楼亭

当时就素负盛名

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小可轩轾”的说法

个园里的假山

假山旁点缀着楼台亭榭

让游人如置身于山水画中

图byAcot一杯茶

就在盐商们为自己的成就

感到欢欣鼓舞之际

没有人注意到

扬州与运河的命运

正在悄然改变

05、海洋时代的落寞

随着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

紧锁的国门

开启了中国的海洋时代

在之后由于铁路运输的兴起

运河体系的解体

使得与其共兴衰的扬州

转瞬间丢失交通枢纽的关键地位

失去了曾经的繁荣及重要性

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

通车当天场景

摄于今闸北区塘沽路与河南路处

慢悠悠的扬州

在这个激流勇进的大时代里

拼了命想要赶上时代发展的列车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这个千年古都仅依靠公路和水路

与外界联系

直到2004年

“扬州站”三个金色大字

终于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等待了近百年

扬州铁路通了!

从地无寸铁到十字交错

扬州的铁路运输逐渐蓬勃发展

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图为扬州站,bySCjiang

当下的扬州是悠闲的

进入了铁路时代

扬州成为“全国一盘棋”中的

重要一子

从此不再是边缘、盲点

而是枢纽

今日的大运河

已不再承担航运任务

在新时期南水北调工程中

成为连接着中国南北的另一种方式

而扬州则像是一位

看过无数兴衰荣辱的老人家

当喧嚣的浮华散去

留下的唯有深邃的文化底蕴

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繁华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主题自驾路书推荐

· END ·

点击查看往期原创文章

俄罗斯高端跨境穿越集结令

海南是怎么一步步脱离广东独立建省的?

襄阳:金庸先生偏爱的侠士之地是如何迟暮的?

楼兰是如何消亡的?

近期休闲路书:

广西|甘南|昌都|那曲|怒江流域|东北

德马公路|草原天路|香格里拉|桂西北

< 返回对话框回复:路书,获取N篇自驾路书

回复:群,进粉丝交流群 >

如果你也想帮助别人/或被帮助

请联系客服:13392672422(微信同号)

来源/公号:中国自驾地理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