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紧张,曾一度出现了擦枪走火的珍宝岛事件。为了应付可能爆发的战争,甚至是核战争。在国内掀起了一场全民性的构筑防空工事热潮,这就是当年著名的“深挖洞”号召。
作为邻国的苏联也没闲着,也有着自己的“挖洞”工程,即冷战结束后被解密的莫斯科地下城。众所周知,苏联跟中国关系紧张,同美国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双方互为假想敌,能够毁灭对方数次的核弹头时刻瞄准着。在那个年代,全世界的百姓都提心吊胆,真担心这两个大国,哪天想不开了,互扔核弹,殃及池鱼。
莫斯科地下城位于克里姆林宫西南10公里列宁山下的拉缅卡,总面积2平方公里。比美国“末日计划”供总统等高官避难的芒特韦瑟山大出许多。其先进性与安全性都超过了美国。一旦有事,苏联的首脑们可以马上进入地下城。不像美国总统那样还要在飞机上招摇,担心突然飞来导弹袭击。
苏联的这座地下城分上下好几层,光平均深度就有70-120米,最深挖在地下275米处,穿过了地下水层。莫斯科地下城街道宽广,可并行两辆汽车,每个车站就是前苏共一名政治局委员的宅邸出口。
还有一条称为“2号地铁”的秘密地下铁道,东连市中心,穿过列宁体育场和莫斯科河,西抵伏努科沃机场,全长38公里,既能接领导人入地,又能送领导人乘飞机远走高飞。2号地铁其实是一个庞大地下城的组成部分,包括地铁和隧道、密室,在阿尔巴特街站一条岔路上,一道坚固的铁门将人们与这个神秘地下城隔开。
这条地铁没有站牌,任何地图不加标识,车站也没等车的乘客。地下城有仓库、旅馆、百货商场、游泳池、健身房、电影院等宏大的建筑群,凡是地上有的,地下无所不备。
克里姆林宫、克格勃总部和莫斯科重要建筑物,都有地道通向秘密公路和地铁,让前苏联“精英”们能够及时疏散到地下城去。地下城总入口由苏联谍报机关克格勃把守和控制,没有特别通行证是进不了城的。
地下城贮存的食品、饮料、医药,足供克里姆林宫的官员及其家属3万人使用若干年。假使发生核战争,即便是地面发生百万吨级核爆炸,地下城依然可以安然无恙。这群特等公民可以等待地面放射物质消失后再从容走出地面。
苏取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俄美两国开始销减各自核弹头数量,世界爆发核战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昔日为了应付核战所准备的地下城也失去了用武之地。地下城一部分逐渐被改造成了大型的商业、文化中心,为莫斯科市民提供就业工作机会。但是在今天,仍有部分区域控制在安全部门手中,以备不时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