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路名千奇百怪
每一条都藏着历史沧桑和人间烟火
而对于这些路的起名很有讲究
有以中国各地命名的
如“汉中路、西藏路、蒙古路、新疆路”
有带着文化气息的
如“昼锦路、梦花街……”
而在热闹的卢湾地界有这么一条马路
名字取得朗朗上口,吉祥如意
却有90%的上海人竟然不知道
它就是“永年路”
“永年”两个字放在古文中的意思,就是长寿。所谓“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在曹操的名著《龟虽寿》中就曾出现过,起名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想法,只希望有个好的兆头,能活得健康一点,长久一点。
这条路所处的地界可是相当繁华,前有黄陂南路,后有徐家汇路,当中贯穿肇周路和顺昌路两条老上海马路,但唯独永年路却鲜有人提起,这里没有什么精致的网红店,也没有什么著名的独栋老洋房,有的只是这座城市的传统风貌和市井百态。
永年路的名字是1943年收回租界以后起的,之前它叫“杜神父路”,来自于一个法国人的名字。杜神父路筑于1931年,至今有86年的历史了。
在如今高楼林立的上海,似乎这种老式弄堂已不多见,灰扑扑的,乍看并不起眼,好像和字眼里的“长寿、福气”也没有多大关系。
远远望去,街道里里外外都挂满了衣服和被单,各种颜色汇聚在一起好像彩旗一样,这样的风景也就在老上海弄堂才能遇见了。
阁楼上的“老虎窗”,透露着老上海别有的“摩登”,还有马路上刚买完菜往家里赶的老爷叔,各种熙熙攘攘的人流,弄堂里聊天的爷爷奶奶,嘈杂、热闹、市井,构成这一片繁华都市下的市井温情。
永年路是出名的小菜场,很多店家在这里已经开了很多个年头。小小天地,看似杂乱,却是最贴近生活的地方。
菜场、超市、米店、餐厅,空气中全都弥漫着菜场独有的味道,忙忙碌碌做生意的人,说着南腔北调的普通话,除了一批老上海人,这里也开始慢慢涌入一些“新上海人”在艰难的讨生活。
住在这里的人,没那么多讲究,随便下个馆子吃碗面就已经很满足,这里的一切都是慢悠悠的,好像仍旧保留着几十年的生活方式一样。
在永年路和顺昌路的交叉口,就是百年老店盛兴点心店,这儿的菜肉大馄饨和汤团,让全上海的人都魂牵梦绕。
还有很多生活服务小店,不用跑的大老远,一条街上就能统统搞定那些生活琐事,而现在这样的老手艺也已不多见。
毗邻中心地段,却没有现代化的快节奏,走上一走,似乎就能看到过去的样子,依然传统、古老,自带烟火气,当午后的阳光透过树荫洒下,你会看到这里有着上海亲切、温暖的一面。
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很庆幸有些东西保留了下来,它向来到这里的人叙述着它的故事,而这也正是一座城市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