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时势造人才,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的天下就是这样一个乱世之局,人才辈出,武将也是十分威猛。在《三国演义》中活跃的猛将就有温侯吕布、蜀汉五虎上将、曹营的许褚典韦等。少有提到东吴猛将,但并非是说东吴大地无猛将镇守山河。
有人提出东吴五大猛将,并对他们进行了排序。首当其冲是太史慈,其后为甘宁,接下来依次是孙坚、周泰、程普。其中包含我们今天的主角太史慈和甘宁,因他们两个在史料或者记载之中,并未有过直接的单挑对战记录,且也未曾有过共同的敌人。二人的武力值,究竟谁更厉害,以下依据相关资料,简要分析。
太史慈为人勤奋好学且争强好胜,具有很强的行动力。
在武艺方面是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弦无虚发。一出场便单弓匹马射死数十黄巾余党,冲出北海之围。据记载他有过四次单挑记录,对手分别是孙策、张辽、王朗、程普。
太史慈勇斗小霸王。太史慈本是刘繇的部下,他们两个是同乡,但是太史慈并未得到重用,浪费了一身的本领。但是不久后,他大展雄才的机会来了。史载:
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於是解散。
他遇到的人正是他以后的追随者孙策。这段话说的是太史慈率一骑小卒,在快到神亭这个地方的时候,遇见孙策率一众人,那些人俱皆武力高强,声名远播。太史慈也不怂,驱着马挥着戟过去就与孙策开战,孙策也是个正人君子,没有让属下过来助战,堂堂正正和太史慈单挑了一场。
孙策人称“江东小霸王”,一杆霸王闪独占东南地,打下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年纪轻轻就兴王伐夷,扫荡江东无人敢居于孙策之上。本以为这场单挑不出片刻就结果明了,不想一百回合之后,仍然不分胜负。因为两人武力基本相近,直至两家兵马并至神亭,二人才罢战解散。演义曾这样记载:
慈曰:“你便众 人都来,我亦不怕!”纵马横枪,直取孙策。策挺枪来迎。 两马相交,战五十合,不分胜败。慈兜回马再战,又到五十合。策一鎗搠去,慈闪过挟住枪;慈也一 枪搠去,策亦闪过挟住枪。
张辽乃曹魏名将,功勋显赫,“张辽止啼”这个典故,就充分说明了他的战斗力。他也和太史慈交过手,在合肥大战中,太史慈和张辽大战七八十回合不分胜负。当孙权的护卫被射下马时,太史慈轻松撇开张辽的打斗纠缠,前去救援孙权,说明太史慈的武艺比张辽稍强一些。
程普是东吴开国老臣中资历最深、年纪最长的一位,是东吴武将领袖,担任东吴副都督之职。他曾在数十回合内打败蔡瑁,两个回合击杀吕公,三十个回合和太史慈打平。我们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太史慈和自己的上司单挑,且对方比自己年长,古人以长者为尊,这场战斗势必会掺杂些水分。如此算来,太史慈武力极有可能胜于程普。
太史慈与王朗在会稽之战的那场单挑,虽说太史慈作为胜者。但由于史料有限,有人提出他们之间因为时间的原因,可能并没有在会稽之战上相遇,这里暂且不不论。
关于甘宁,在《三国演义》中有关他的单挑记录是甚于太史慈的。
胜率也比太史慈高,但是对手大多不是特别。有名气例如:凌操、黄祖、蔡曛、马延、张凯、朱光、乐进等人。甘宁本人在东吴猛将里也算是排得上号的人物。
甘宁原是江上强盗头目,后率部投奔孙权,建功立业。甘宁虽然粗野凶狠,暴躁嗜杀,甚至违反承诺、违抗命令。但是开朗豪爽,有勇有谋,轻视钱财,敬重士人,厚待士卒,并深得士卒拥戴。
他很有韬略,能领骑兵又擅长水战,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型将领。不仅如此,据说他的单挑实力也是一绝,冲阵能力说是东吴版的赵云都不为过。
甘宁是用刀的一把好手,一刀砍死了邓龙,又一个回合接连砍死马延、张凯。他箭法了得,一箭射死凌统他爹凌操,射死黄祖、蔡曛,就连曹魏名将乐进都成了他的箭下亡魂。他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二十回合内打败了曹洪。
从这些战绩中可稍稍窥见,甘宁的武力高于徐晃,但次于张辽,而张辽和太史慈又实力相当,由此推测,甘宁的战斗力要稍逊于太史慈,太史慈当之无愧是东吴第一猛将。
你是如何看待甘宁太史慈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