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你自己身上。
用人情交换朋友,只是暂时的。
用实力吸引朋友,才是长久的。
人脉确实是一笔资源,但如果你不行,认识谁也没用。
当然,有一种情况除外。
你落难的时候,他说我们是兄弟,你富有时,他仍然说我们是兄弟。
这种不离不弃的人,才称为真正的朋友。
这种人不用多,在这个浮夸的世界里,几个就好。
01
- 认识人多,不等于人脉广。
我认识一个人,热衷于社交,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朋友在一起,他的人生理念就是那句老话,“朋友多了,路好走。”
他的确有各种各样的饭局酒局,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喝酒划拳不亦乐乎,吃喝完毕直奔KTV,灯红酒绿戏耍一番,必须玩到深夜,喝得醉醺醺,才东倒西歪地回家。
听说他的老婆为此而闹过好几次,他却振振有辞:
“你懂什么?这是应酬,是男人的事业必需品!”
可后来,处得还可以的人渐渐离去,为什么呢?
02
少巴结,多互助和提携。
少巴结,多互助和提携。
曾几何时,不少人把要到别人电话或合影当成炫耀的资本。
如果你误把“人脉”当实力,张口闭口谈“我认识谁”,只会让人觉得你浮夸又虚荣。
不禁想起十年前,一位站长经常来找我泡茶。
几天后,他又来找我,问起上次的事。
我轻描淡写地说:“小事情,我很快就找人搞定了。”
这时他的脸色很难看。从此之后,他终于不再来找我了。
03
人脉,不在别人身上。
人脉,不在别人身上。
很多人常常把社交等同于“混圈子”,其实不然。
真正的社交,是建立一个坚固的价值网络。
经济学家早就说过,人脉的核心就是“资源互换”。
换句话说,他们帮你也是想从你身上获得好处。
一旦你没有足够的实力,就算遇到很厉害的人,自己也是卑微的姿态。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曾讲过一个故事。
有年轻人问:俞敏洪,怎样才能和你变成朋友?
俞敏洪就问那人:你用什么来和我变成朋友?
那人回答说,可以帮俞敏洪扫地拎包。
俞敏洪的答案是什么?
当然是一口回绝,像他这样的人,哪需要朋友来拎包和扫地?
有时候,常常看到很多人热衷于和各种大佬攀关系。
其实,你自己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没有用。
社交圈子里流行一个“可交换系数”的说法,也就是说:你的可交换系数越大,找你社交的人越多。
如果自己缺乏“可交换价值”,一切所谓社交,都是没有用的。
04
唯有自己变得强大,才能获得真正有用的人脉。
唯有自己变得强大,才能获得真正有用的人脉。
你自己的层次,决定了你所处社交圈的层次。
你永远只能和同一个层次的人在一个圈子。
在你还没有足够实力时,与其热衷于那些无用的社交,不如提升自己。
因为,你不行,你认识再牛的人,也还是不行。
来源:国学活水
作者:王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