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别人问:
一年到底跑几场马拉松比较合适?
你会怎样回答?
如果被别人问:
一年到底跑几场马拉松比较合适?
你会怎样回答?
有人会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钱,能参加多少场就参加多少场;也有的跑友甚至才刚开始跑步,就尝试全马、冲击PB,更有甚者频繁“背靠背”地参加比赛。
实际上
频繁参加比赛不但不利于健康,
而且还不利于跑步水平的提升。
想要跑出好成绩的跑友,
还是要遵循:
多训练、少比赛,厚积薄发。
1、一场马拉松需要准备多长时间?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没有足够训练、没有足够跑量就不要轻易尝试马拉松。那么,究竟需要经过多长时间的准备才能参加马拉松呢?
备赛时间
参加全程马拉松,初次跑马者要具备8~12个月的持续性系统训练,已经参加过马拉松且长期坚持跑步的资深跑者,至少要6个月的系统训练,最短备赛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参加半程马拉松,初次跑马者要持续性系统训练3~6个月,资深跑者至少要2个月的系统训练,最短备赛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
备赛跑量
备赛全马,理想月跑量应达到150-200公里,至少要达到100-150公里。
备赛半马,理想月跑量应达到80-120公里,至少需要达到60-80公里。
2、每天长距离慢跑,不等于高效备赛
有些人一直坚持LSD跑(长距离慢跑),认为这是在为马拉松做准备。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
如果目标是通过跑步减肥,坚持做到每天跑步或者每周跑步,那么已经做得很棒了。
如果目标是完成马拉松比赛,或者在比赛中实现PB,仅仅只是重复的LSD跑,那么做得还不够。
想要更高效的进行马拉松备战,除了必要的积累跑量,还要把不同配速的训练进行组合。LSD跑还要结合配速跑、抗乳酸跑、间歇跑和冲刺跑等训练。
3、为什么不提倡频繁跑全马?
身体状况会变差
当人达到30公里的运动量极限点,会导致造成的身体损伤恢复更慢。如果频繁冲击这个极限,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长期疲劳积累,不但会导致身体状况变差,而且运动能力反而会不升反降。
赛前训练不系统
如果频繁参赛,一年参加十几场比赛,全年下来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比赛阶段,很难保证稳定而系统的赛前准备训练阶段。而恰恰这些准备阶段,对跑步能力提升才是最重要的。
容易出现过度疲劳
如果周周有比赛,月月有比赛,极有可能引发疲劳积累或者过度疲劳,导致伤痛、心脏受损等不可逆的身体损伤。
引发伤病几率高
马拉松作为一种极限运动,对心脏、肌肉、关节的消耗是客观存在的,那些频繁参加比赛的跑又出现伤病几率较高也验证了这一点。
4、一年参加多少场马拉松比较合理?
专业运动员为了取得好的比赛成绩,通常一年之内也就参加1-2场比赛,一般不会超过3场。马拉松比赛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极大消耗,他们需要较长时间的赛前准备和很长时间的赛后调整恢复。
有的跑友说,我参加比赛目的只是体验和完赛,不像专业运动员一样追求成绩,因此可以参加多场比赛。这话虽然有一定道理,但这绝不等于我们应当鼓励跑友频繁参加比赛。
对初次跑马者而言,参加全马需要8~12个月的持续性系统训练,这就意味着合理的年度参赛数量就是1场。有跑马经验的资深跑友,最短备赛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这也意味着资深跑者的年度参赛数量4场最为合适。
你一年会参加多少场马拉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