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阙之战,秦国白起的成名作,斩首多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69
导读

秦军拿下武遂不久,韩国魏国各发兵十五万,总兵力达到三十万之巨,在韩国的伊阙集结,准备与秦军大战一场,重夺武遂。 秦国自名将樗里疾去世之后,没有出过名震天下的战将,即使是司马错领兵,也很难与公孙喜和暴鸢统领…

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是如何成名的呢,他的第一场大战斩首多少呢?

公元前298年,秦军由相国魏冉亲自统兵十五万,从武关入楚,攻打楚国南阳重镇淅。这一战,秦军攻克包括淅城在内的十五座城邑,斩首楚军五万。

图-秦国东南部形势

魏冉因功封为穰侯(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第二十级),他帐下第一大将白起,也封为左庶长(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第十级)。

公元前298-296年,这三年齐国韩国魏国趁秦国多线开战,猛攻函谷关。秦国刚经历大战,以守为攻导致应对不当,丢失了函谷关,随后魏冉引咎辞职。这期间秦国大将司马错在蜀郡镇守,秦昭襄王不敢贸然启用年轻的白起。

公元前294年,魏冉重新当上相国之位,秦人继续重用白起。白起领一支偏师,以防韩国人救援武遂。一支韩国军队前来增援武遂,被白起军埋伏,大败而归。

此战后白起的爵位又升了两级,为左更(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第十二级),与宿将司马错爵位等同。

武遂之于韩魏,就像人的咽喉一样重要。秦军拿下武遂不久,韩国魏国各发兵十五万,总兵力达到三十万之巨,在韩国的伊阙集结,准备与秦军大战一场,重夺武遂。

魏国大将公孙喜、韩国大将暴鸢,这两人可不是无名之辈,他们当时的战绩和名声,除了齐国的匡章,再无人可及。

秦国自名将樗里疾去世之后,没有出过名震天下的战将,即使是司马错领兵,也很难与公孙喜和暴鸢统领的三十万魏韩联军较量。

相国魏冉引谏白起,秦昭襄王相信舅舅的眼光,启用年轻的将军白起!

图-秦国与魏国韩国的伊阙之战

白起临危受命,统领十五万秦军,出函谷关,到伊阙迎战魏韩联军。

现在来看伊阙这个地方的地形。洛阳盆地有两条最重要的河流,洛水和伊水,洛水的河道更宽,水流也更大一些,洛阳盆地、洛邑,都被冠以洛字。

伊水在上古时代并没有流入黄河,而是在洛邑以南,遇到山脉阻挡,形成一个湖泊。雨水充足的时候,湖水就蔓延到整个洛阳盆地,给农耕文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大禹治伊水的思维一针见血,在山里挖出一个巨大的缺口,修筑一条人工河道,将伊水之水引向母亲河黄河。

缺口在古代叫阙,因此伊水这个有缺口的地方,就叫伊阙。

伊阙之战的结果,魏军十五万全军覆没,主帅公孙喜被生擒。韩军损失约九万,主帅暴鸢收拾残兵败将撤回新郑。魏韩联军被斩首二十四万,相当于每个秦军要砍近两个对方的人头,真不知道白起是怎么做到的!

图-秦国与魏国韩国的伊阙之战

秦军方面的损失也不小,十五万人伤亡超过十万。战争就是这么残酷,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说法,更像是纸上谈兵。

秦军在统一的过程中,不断刷新着斩首的记录:

暴鸢虽然逃回去,但从此没有了名将的精气神,后来屡屡在秦军面前吃败仗。一世英名,成就了另一位名将,一位堪称战神的名将白起。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