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从卫青、霍去病这方面来看,他们的确立下汗马功劳,但他们的穷兵黩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灾难。这还是其次,毕竟他们只是政策的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关键是他们的身份:外戚。
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一样,历来被普通人所轻视和敌视。虽然外戚中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大将,宦官中也不乏郑和这样的功臣,但人们对凭借裙带关系上位的人,总是先怀有三分敌意。何况卫、霍家族,也确实因此获得利。当时有“生男无喜,生女无悲,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的谚语,反映了人们的厌恶。
从李广这方面来看,这位一生征战、终未获封侯的老兵,因其悲剧色彩,而容易博得人们的同情。
同情悲剧英雄,是中国人的传统。在《史记》中,对项羽的感情色彩,比胜利者刘邦要正面得多。正是这种心理的反映。
从李广一生来看,他在汉朝的军界、民间,与在匈奴人心目中,都拥有巨大的声誉。但是,这是一位百战成钢的老兵,一位出色的战术家,却并不擅长战略制订。再加上他的“命”不好,屡次走败运,成熟不如卫青霍去病,也是很正常的。
文学作品并不是史料评价。人们可以在诗词中歌颂自己崇拜、同情的英雄,而不必理智地比较谁的功劳大。